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高调宣扬“二次腾飞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高调宣扬“二次腾飞

大家车网 2013-01-18 10:36 来源:本站 作者:随畏

  一个大企业老总,上台面对上百家媒体,一口气讲了整整一个小时,貌似不用讲稿,激情四溢却又逻辑清晰,这在我25年的记者生涯中还是第一次碰到。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再次颠覆了我对他个人的看法,在此前的两次面对面采访中,他表现出的低调和谨慎曾令我颇感意外。那么,王传福如今高调宣扬“二次腾飞”,是否意味着比亚迪会回到曾经浮躁张扬的老路上去?

  其实,在王传福一个小时的演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有关“二次腾飞”的豪言壮语,不是比亚迪推出的三项“世界级新技术”,也不是人们很有同感的对自主品牌生存环境的抱怨,而是他从“很多错误”中总结出的“三大错误”,实际上是同一个错误:在渠道、品牌和产品上,都忽视了质量。他用相当大的篇幅具体谈论这些错误,并在后面至少4次提到这些错误。没见过第二个企业老总在媒体面前如此谈论自己的错误,我只能理解为,王传福的确是痛定思痛,绝不要重蹈覆辙。

  我以为,对以往所犯错误的态度和反思的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或企业是否会在未来走对路。王传福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犯了严重错误,还有机会改正,按自己的意愿来重塑企业。相比之下,国企领导人就不同了,犯了同样的错误,要么拍屁股走人,连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机会都没有,要么继续留任,却受制于体制,即便把错误想明白了,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纠正错误,毕竟,上有公公婆婆指手画脚,下有既得利益者脚下使绊,都不好玩。

  不少人对比亚迪去年4月宣布实施IQS10产品质量标准——承诺出厂车辆“两年平均小于1个故障”,推出产品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政策,以及S6在JD.Pover2012年中国新车质量(IQS)调查获高分等,并开始相当自信地打出技术牌,感到难以置信。比亚迪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竟能脱胎换骨?

  王传福解释说,只要敢正视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他给出了一个说法:“我们有18万员工,再大的压力,除上18万,就是很小的压力。再重的任务,一除,也能变成小任务。关键是能不能把巨大的压力,层层分解下去。”

  他说,比如提高产品质量,整个公司从上到下,从扫地的到总裁,每个人都有任务,定量地承担目标,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我看来,这个“王氏压力哲学”逻辑上是成立的,但至少要有两个前提:一是顶层压力设计必须是科学的、对路的,走火入魔的压力会毁掉一个企业;二是压力分配要科学,压力向下层层分解传递要有可操作性,否则一处受阻,就会导致压力传递体系失衡,进而失效。

  最难的是压力传递。王传福能做好,关键是企业是他自己的,他说了算,无论压力传到谁那里,只要遇到阻抗,他一句话就解决了。国企领导人就没那么幸运,中层某人说,这个压力太大,我承担不起,你想炒了他,但他背景深厚,你能怎么办?

  在这一关键点上,私人企业优势明显。王传福仅用两年多时间就使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恢复元气,吉利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让人刮目相看,长城一直不受外界干扰地稳扎稳打。去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缩减,而这三家企业态势不错,不是偶然的。

  关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未来,我看好民营企业。当然,不是说国有企业没戏,上汽坚持走最艰难的高端路线不动摇,迄今为止表现不错,但那是国企中的例外,而且未来能否顶住来自政府部门的干预,避免浮躁,走好自己的路,还是个问号。

  王传福说:“比亚迪现在正式开始二次腾飞,哪怕慢一点,也不要掉下来。我们不要第三次腾飞。”

  比亚迪的确踏实多了,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但还是有些粗糙。发布会前,我正在观看满载各种新技术的比亚迪新款中高级轿车——思锐,比亚迪汽车(微博)销售公司老总侯雁走了过来,让我给这款车“挑挑毛病”,我也没客气,拉开后车门,指着门内侧显著位置上粗糙的焊缝说:这就是毛病。他没有辩解,马上对着“毛病”拍照,之后说,回去一定让相关部门做出改进。

  如果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能看到比亚迪思锐身上这个毛病的改进,我对比亚迪的信心将增添一分。

关键词:比亚迪 王传福  二次腾飞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