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抄底”英国锰铜 李书福圣诞后全资收购

“抄底”英国锰铜 李书福圣诞后全资收购

大家车网 2012-12-19 10:56 来源:网摘 作者:

  “圣诞节后,或许会有消息!”12月3日,吉利汽车(00175.HK)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对记者表示:“在英国锰铜(MNGS.L)进入破产清算之后,吉利汽车已经做出全资收购英国锰铜的计划方案。”

  2012年10月12日,以生产伦敦出租车闻名的英国锰铜宣布TX4出租车因为转向故障进行召回。面临巨额的召回费用,已经连续多年亏损的英国锰铜在寻求第二大股东吉利汽车的帮助遭拒之下,只能够选择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然而,就在英国锰铜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当时拒绝救援的吉利汽车如今却准备出手了。

  那么,吉利这招“欲擒故纵”到底意味着什么?

  吉利汽车即使要拿下英国锰铜百分之百的控股权,收购除吉利19.97%以外的全部股权也仅需240余万英镑(约合2400万元人民币),花费将远远少于2010年的1.5亿元。

  尽管吉利汽车近年来的投资花费甚大,但这并不会阻挡其继续海外并购的步伐。本报记者茅硕/摄影

  “通过近期我们内部讨论后,吉利已经准备出手全资收购英国锰铜。”据吉利汽车高层透露,现在收购英国锰铜的价位不高,是笔比较划算的买卖。然而在一个多月前,吉利汽车高层还曾表示不会接手英国锰铜,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吉利汽车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据悉,10月30日,英国锰铜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任命了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取代董事会董事功能,全权处置召回问题以及资产出售或融资问题。

  12月3日,英国锰铜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中称,自从在10月30日任命联合管理人之后,英国锰铜集中资源解决TX4转向故障的问题,并与伦敦交通局(TFL)、出租车司机协会(LTDA)等部门进行了紧密协作,目前已经寻找到解决转向故障的工程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锰铜的车辆转向故障问题得以解决,而与此同时,英国锰铜的联合管理人也在密切与吉利汽车进行对接,试图让吉利汽车成为锰铜的“接盘者”。

  记者了解到,此次英国锰铜任命的破产管理人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几年前曾与吉利汽车进行过“亲密”接触:2009年,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DSI进入破产程序之后,普华永道就是其破产管理人。正是接受了普华永道的邀请后,吉利汽车最终才以不到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DSI公司。一回生二回熟,如今这两个老熟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收购谈判。

  由于英国锰铜持续多年亏损,近年来又发生了多起召回事件,其市值已经大大缩水。

  10月12日,英国锰铜在伦敦交易所停盘之时,其股价仅为10便士,其总市值也仅为304万英镑(约合3059万元人民币)。而在2年前的2010年3月,英国锰铜曾经考虑让吉利汽车出资1400万英镑(按当时的汇率,约合人民币1.5亿元)增持其2000万股,从而持有英国锰铜51%的股权。当时,英国锰铜股价约为80便士。两年时间过去,英国锰铜的股价远非昔日可比。按照10便士的停盘价来计算,吉利汽车即使要拿下英国锰铜百分之百的控股权,收购除吉利19.97%以外的全部股权也仅需240余万英镑(约合2400万元人民币),花费将远远少于2010年的1.5亿元。2012年半年报显示,吉利汽车净利润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同时吉利汽车经营业务所得之现金流入净额也略好于去年同期。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罗仲伟表示:“现在欧洲经济不景气,但是明后年或许市场就会复苏,因此现在进行收购是不错的时机,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一些品牌企业,从而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市场。”

  未来压力

  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明显乏力,在此情况下,如果沃尔沃和锰铜都出现持续亏损,吉利汽车今后的发展就会显得更步履蹒跚。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尽管接盘英国锰铜从多方面考虑益处更多,但吉利接手后的未来运营压力却也很明显。

  据英国锰铜2012年半年报显示,其在英国的销售受到经济疲软和竞争对手的冲击后,年销量同比从748辆减少到577辆,海外市场也未能幸免。今年上半年,其在英国和海外市场的总销量仅为1081辆,同比减少141辆。

  仅千位数的销售规模,对于即将接手该公司的吉利汽车而言,无疑是个艰难的考验。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实际原因,就在于英国锰铜当前直面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近年来,英国环境汽车公司销售的奔驰威霆出租车,正一步步蚕食曾经垄断英国锰铜的伦敦出租车市场,其市场份额目前已经达到30%以上。而近几年,新能源车型在伦敦出租车市场也成为新宠,丰田比亚迪等车企都相继进入这块领域。近日,比亚迪还与英国第二大出租车公司Green Tomato Cars签约,该出租车公司将引进50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组建伦敦第一个纯电动出租车队。

  据锰铜2012年半年报显示,英国市场占其50%以上的份额,随着锰铜在英国市场迎来更多强劲的对手,即便吉利汽车接盘英国锰铜,其赢利前景仍显得迷茫。

  除此之外,吉利汽车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海外收购花费甚大,几处重压之下,吉利汽车的资金链也将面临考验。就在英国锰铜给吉利汽车带来数亿元亏损之际,2010年,吉利汽车完成了对沃尔沃汽车(微博) 的收购,在经过2011年昙花一现的赢利后,沃尔沃却在2012年陷入了亏损。今年9月,沃尔沃发布财报称,上半年该公司净利润约为负2.39亿元人民币。据悉,在吉利汽车的海外并购项目中,只有澳大利亚DSI公司还表现出向好的情况。而在未来,吉利汽车接盘英国锰铜之后,不但需要付出真金白银收购,同时还需要承担运营资金的压力。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田永秋也认为,当前沃尔沃由于投资新平台而导致品牌费用增加,再加上沃尔沃国产之事又迟迟未能获批,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明显乏力,在此情况下,如果沃尔沃和锰铜都出现持续亏损,吉利汽车今后的发展就会显得更加步履蹒跚。

  吉利图谋

  吉利汽车现在接盘英国锰铜也是在展开拯救英伦帝华的自救行动。

  不过,从实际层面考虑,接盘英国锰铜对吉利汽车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

  其实,转向问题导致的召回之事只是压垮英国锰铜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从2008年开始,英国锰铜就已经陷入了持续多年的巨亏状态。

  据英国锰铜近年来的财报显示,其从2008年开始就再未实现赢利。在该公司2011年年报中,其净资产从上一年的2020万英镑(约合2.03亿元人民币)减少到1600万英镑(约合1.6亿元人民币),税前净亏损额高达260万英镑(约合2610万元人民币)。而该公司2012年半年财报也显示,其税后净亏损已达到了359.9万英镑(约合3600万元人民币)。

  此外,自从吉利汽车在2007年成为英国锰铜第二大股东后,仅仅截止到2010年底的统计,其投资锰铜遭遇的损失就高达3.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截至锰铜破产保护之前,吉利在锰铜的“亏损黑洞”还在不断扩大。

  但在此情况下,为什么吉利汽车还是会考虑接盘英国锰铜呢?

  吉利汽车新闻发言人杨学良曾表示,收购英国锰铜对于吉利而言在于学习更多技术工艺以及国际化管理上的经验 。而日前,吉利汽车副总裁赵福全也坦言,吉利汽车向很多标杆车企学习,从基础上吸收他们的成本、技术含量、工艺等一些优势,而在伦敦出租车上,吉利则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英伦帝华,实现了伦敦出租车在国内生产的目标。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吉利汽车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拥有数十年造车历史的英国锰铜的技术工艺,进而推动了吉利汽车整体的技术实力。有汽车分析人士判断,未来接盘英国锰铜之后,吉利汽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吸收英国锰铜的技术。英国锰铜公司曾经长年代工劳斯莱斯的车身及其他零部件,这些积淀无疑对于吉利未来提升产品品质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现在接盘英国锰铜也是在展开拯救英伦帝华的自救行动。2007年,注册资本金为5340万美元(按当年利率折算为4.2亿元人民币)的上海英伦帝华公司成立,吉利汽车持有51%的股份,华普汽车持有1%,英国锰铜持有48%。据悉,英伦帝华近年来针对亚洲市场展开了攻势,并在阿塞拜疆等亚洲市场实现了突破。而且此前,吉利汽车还与英国锰铜达成了协议,期望借助英国锰铜的销售网络推动吉利汽车自主品牌在英国市场的销售。显然,吉利汽车选择接盘英国锰铜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英伦帝华能继续为英国锰铜生产出租车的同时,也可以在未来更为灵活的制定策略。

关键词:李书福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