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11-09 23:45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以大众全球董事身份出任大众中国总裁的海兹曼教授,已然逐步适应了他的新职位,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雕琢大众中国的未来。
在过去的几个月,这个以铁腕著称的大众高管,几乎跑遍了大众在中国的所有生产基地,并且会见了大众的主要合作伙伴们。一周前,在上海大众新桑塔纳的亮相仪式上,其更是高调重申了一项140亿欧元的中国投资计划,用于环保节能技术的开发。
两个月前,原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被辞职”,海兹曼正式冲到中国市场一线。这位曾分管生产的大众全球董事,有着典型的德国面孔,鼻梁挺拔,目光锐利,处事决断。据传闻,大众监事会认为倪凯铭风格过软,才导致DSG事件的蔓延。
的确,对于大众这样一个错综复杂、多品牌、多条线运行的超大集团来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是需要一个强势的“封疆大吏”。而且,仅有强势是不够的,还需要政治智慧。因为在这里,大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凡事都需要与两大合资伙伴——上汽和一汽商量。
先来看看海兹曼管理的大众中国是怎样的规模。从资产上来说,大众中国拥有14家企业,两大合资企业又下辖至少8家整车生产工厂,版图东至上海、西到新疆,北起长春、南到广东。在传闻中,在长沙、呼和浩特等地区,大众也有意建厂。在销量方面,今年前十个月,大众逆市增长18%,远远地把通用甩到后面,成为在华的第一大跨国车企。在未来6年,大众希望能够在中国销售400万辆汽车,以助其实现全球第一。这已经是一个商业帝国,若独立出来,都可以在全球车企中名列前茅了。
列举这些资料的意思是,大众与中国,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来衡量,需要的是融为一体。
海兹曼也很清楚自己的任务,面对中国媒体,他强调最多的是未来,而不是销量。用他的话讲就是,品牌建设、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社会责任。
相信海兹曼不想简单地说句口号。现在他需要强势解决的问题是,产品设计、伙伴关系以及深度的中国化。
在品牌上,大众最大的挑战是产品差异性。在销量高歌猛进的同时,大众车型之间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有人戏称其为“套娃”。的确,现在大众品牌新车,若不去看车尾上的标示,已经很难从某一点就认出是哪款车型了。或许,对此大众有着自己在工程、成本上的见解,但是,这一点损害的是大众车主的品牌情感,认为大众并没有认真为中国开发新车型。
在伙伴关系上,特别是与一汽的关系,海兹曼需要慎之又慎的对待。几个月前流传的发动机知识产权纠纷,再加之关于一汽-大众的股比争夺,让大众和一汽矛盾开始表面化。
解决伙伴关系的办法是,大众在中国的深度本地化,特别是在研发方面。20多年前,大众就是借此才占据了中国市场。如今,大众已经不是当初的大众,而中国汽车市场也不再是那个中国汽车市场了。
对于未来几年,大众中国估计还会高歌猛进。但作为全球董事,海兹曼理应看得更长远些。他的中国任务,应该是让中国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深切感受到,大众不仅仅是造车的,更是一个以人为本、乐于开放共享的伙伴。
(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