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激荡车市30年]桑塔纳的中国变迁

[激荡车市30年]桑塔纳的中国变迁

大家车网 2012-11-07 14:23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激荡车市30年]桑塔纳的中国变迁(1)

1983.4.11第一辆组装桑塔纳轿车驶下流水线

奠基中国 第一台桑塔纳下线

1978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同意以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再会,桑塔纳》所属分类:腾讯视频新功能放大观看

1982年,中国第一部《合资法》也因上海大众合资项目而正式出台。

在与德国大众谈判引进车型时,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两条选型原则:一是中级轿车,而且是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二是这个车适用范围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德国大众按照要求提供了当时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一款中级轿车——桑塔纳。

1983年,第一台组装桑塔纳终于顺利下线。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

1984.10.10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共同体成立 一切从零开始

80年代末期,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政策发展市场经济,汽车工业也被列为国产化的重点项目。

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并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中国在轿车生产方面走上以合资引进技术的道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桑塔纳国产化被上海市政府当成一件大事。上海市于1987年启动了桑塔纳国产化项目,成立了“汽车横向配套领导小组”,召开“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向中央政府立下了3年内国产化率达到60%的军令状,并在随后成立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

1987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宣布汽车工业是上海第一支柱产业,成立“支援上海大众建设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办公室”。

1988年,朱镕基到上海担任市长。刚上任就赴上海大众亲自抓桑塔纳的国产化。他说:“我们中国的工业品,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屈指可数,桑塔纳轿车算得上一个,它是上海的希望所在。”

同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

不过,从一开始,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所有困难概括起来讲,第一,国民经济调整,要下;第二,德国大众财政困难,要停;第三,有些人的观念跟不上,要撤。就是“一下二停三撤”,眼看这个项目就搞不成了。

当时,身为谈判主席的蒋涛当机立断,四处奔走开展游说工作,强调搞汽车工业,一定要从长远着眼,主要目的就是化解认识上的误区。

1 2上一页下一页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