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 北汽制造

自主高端基地启用 北汽蓄势第一阵营

大家车网 2012-11-06 10:12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蓝朝晖

  对于北汽集团而言,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并驾齐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国内排名第五的汽车集团,二者的结合也成为未来北汽集团跻身第一阵营的基石。

  上周,刚刚启动的北汽自主品牌高端制造基地第一次对媒体开放。尽管目前北汽尚未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上市,但装配有序的生产线和即将投放市场的新款乘用车,仍然让记者对北汽自主轿车的高调起步充满了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北汽旗下的北京现代第三工厂今年8月已经投产,使北汽集团用10年的时间第一次拥有了一个100万辆的产能体系。明年开始,北汽首款以萨博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自主轿车将正式推出,届时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两翼齐飞的格局将形成。从轿车圆梦到自主高端基地启用,挑战业界第一阵营,北汽制造已经发生质的跨越。

  制造:

  比肩国际一流

  作为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中自主品牌轿车的后来者,北汽集团依靠崭新的创新模式,站上了一个高端的起点,并推动首都经济更加快速稳健增长。

  自2009年成功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以来,北汽集团一方面加快萨博整车与核心动力总成的转化,另一方面全力推进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和制造体系建设。其中,北汽自主品牌高端制造基地成为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项目。

  去年4月,当记者目睹北汽高端制造基地奠基时,这个位于顺义区赵全营的厂区还是一片荒地。然而,18个月后,总投资60.18亿元、以“欧洲技术,高端品牌;中国成本,精益生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建设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对于北汽自主高端制造的信心,记者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北汽股份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磊告诉记者,北汽高端基地参照欧洲工厂标准,比肩国际一流工厂,充分体现了科技化、智能化、精益化的生产理念,具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物流、IT、质量管理等功能,是一座高质量、高水平、定位国际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基地。

  按照规划,高端基地先期将投产C70G、B40V两款车型,一期产能为15万辆/年,到2015年实现30万辆/年的生产能力。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全工序自动化率100%的冲压线,造就了北汽自主年产1200万冲压件的能力,而车身分厂机器人数量一期85台,二期计划增加80台,焊接设备全部采用中频焊接技术,提升了焊接质量,并降低能耗,车身实现100%零级总成焊接自动化率。

  总装分厂作为最后一道工序,整个主线及乘用车生产区整体机械化输送线同样由德国杜尔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实现了多车型混线,模块化装配,分段式自动化生产,高效率、高水平、柔性化生产。

  陈磊表示,北汽做自主品牌追求的是战略意义,志在打造自主品牌体系,从研发、制造、质量、采购、营销、品牌塑造等方面形成整体价值链。可以说,制造基地的启用,实现了制造链中的核心环节。北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全价值链体系。

  自主:

  逆市品牌突围

  实际上,与国内第一阵营的几大汽车企业集团相比,北汽集团的净资产少、发展底子薄、历史包袱沉重,但是近两年却成为利润增速最快、资金运行效率最高、以最少的资产撬动了最多社会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

  一份公开的资料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北汽集团整车销量由18万辆增加到153万辆,增长了7.5倍;营业收入由117亿元增加到2007亿元,增长了16倍;利润总额由亏损3.6亿元转变到盈利105亿元,已成为首都高端经济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

  今年,在度过了增速放缓的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微增长趋势,但北京汽车产业却捷报频传。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北汽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汽车121.1万辆,同比增长5.3%;累计营业收入1430亿元,同比增长4.1%;累计实现利润97亿元。尽管从销量上看,北汽集团在行业内依然排名第五,但与排名第四的长安集团的差距从去年的50万辆已缩小到目前的20万辆。

  值得欣慰的是,陈磊透露,C70G和B40V两款新车样车已经下线,并具备量产条件,只是等待最后的质量认证和提升,预计C70G在明年4月、B40V在明年6月都能上市。

  据介绍,C70G是北汽集团基于萨博技术全新开发的中高级轿车,而B40V则是北汽自主研发,传承北汽“越野世家”美誉的越野车。一款充满竞争力的中高级轿车加上市场上增长最快的SUV产品,北汽明年自主品牌的上市计划将开始突围。

  在讲究“规模出效益”的汽车制造时代,北汽自主品牌必须将产销规模提上去,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回报。事实上,北汽自主乘用车快速上规模的压力相当大。

  按照北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北汽集团到2015年产销将超过30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500亿元,自主品牌销量占到70%,力争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汽车集团,把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成为首部高端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的第一支柱产业。

  为发展自主品牌,北汽集团投入巨资打造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研发的战略平台,位于北京顺义的北汽研发基地,总投资近15亿元,实验设备投入3.8亿元,北汽为自主品牌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与任何一个大型集团相比都毫不逊色。

  在截稿前,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公司已经成立,取代了过去的销售本部,职能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为明年正式启动轿车销售做好了铺垫。

  同时,以萨博技术为起点,北汽集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打造九大平台,并陆续推出20余款自主品牌新车,全面覆盖从A0级到C级轿车、从越野车到交叉型乘用车等细分市场。

  合资:

  现代速度缔造奇迹

  在北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公司中,北京现代无疑是一个重量级的砝码。无论是销量的贡献,还是现代制造的经验,都成为了北汽自主奋进的源泉。

  合资之初,因“现代”的品牌弱势,合资前景普遍不被看好,有人比喻这是一次“弱弱联合”。在当时质疑声和批评声一片的情况下,北京现代边建设边生产,项目急速推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双方正式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了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仅用了371天、再到第一辆轿车下线仅用了436天,创造了被业界传颂至今的“现代速度”。

  成立10年来,北京现代连续创造了诸多令业界瞩目的成绩:自2002年成立起,就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成长最快、成长最好的汽车品牌;2003年,北京现代成立后的第一年,汽车销量就进入中国轿车行业前十名,并实现了投产第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并盈利;2004年北京现代以近乎200%的销售增长率,在成立的第二年即进入行业前五名;2009年,“现代速度”再次提升,全年累计销量突破57万辆,排名第四,同比增长94%,增速在所有合资车企中最高。到2010年4月,北京现代仅用7年半的时间便突破200万辆销量大关。整个2010年,北京现代凭借着60万辆的产能创造了70万辆的产销量,再次创造了业内的奇迹。

  2010年11月29日前,北京现代还在为产能瓶颈感到担忧。而今天,北京现代已经开始品尝这个韩国现代企业在海外最大旗舰工厂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北京现代用19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产能瓶颈,创造了现代的速度新奇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现代已累计实现销售59.6万辆,同比增长8%,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目前,北京现代已调高全年产销目标至83万辆。

  在今年6月投产的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内,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刘智丰充满自豪:“前10年是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10年,可以说‘一招鲜吃遍天’,后10年成功的保证,只能依靠品牌来打市场。”刘智丰透露,北京现代已经制定了翻倍计划,到2015年,北京现代产销能力将达140万辆,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

  如果北京现代的计划实现,届时北京现代将占据北汽集团总销量的半壁江山,真正成为北汽冲击第一阵营的一把利器。

  记者观察

  北汽自主品牌后发优势在哪里

  作为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后来者,北京汽车能看到自主品牌探路人经历失败获得的教训或者成功经验,这使北京汽车能够选择一条相对更正确的道路。

  通过与奔驰、韩国现代的合资合作,北汽集团在人才、生产与管理经验方面有足够的积累,通过这些合作的溢出能够反哺发展自主品牌。北汽还可以更多利用全球先进的前沿技术资源,比如萨博技术、威格尔变速器的收购,在工厂建设标准、设备采购上都与国际接轨。在产品加工和制造方面,可以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

  在北汽自主高端制造基地,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是要超越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实际上,北汽新基地的很多细节也是按照北京现代第三工厂设计开发的。

  尽管目前北汽自主乘用车的实力还比较弱,但是成功收购了萨博的车型和发动机成套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继而创新研发,接下来的实力就会体现出来。尤其收购萨博的知识产权中包含了一整套标准,非常珍贵,这套体系标准也让北汽少走了弯路,形成了自己的打法。就是要走集成创新的道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高起点,高举高打,做中高端以上车型。

  关键的是,北汽人才队伍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虽然北汽也曾遭遇了人才流失的尴尬,但现在悉数北汽集团的外来高管,至少有上百之多。就自主品牌方面而言,掌管营销的董海洋、掌管研发的高卫民都是北汽聚拢的人才,而原萨博研发团队的成员也成为了北汽的员工。

  如今,北汽自主品牌各个核心部门都有外国人的身影。管生产的有韩国人、管质量的有德国人、管研发的有瑞典人……除了依靠外部力量培养本土人才外,北汽还有一支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队伍,这无疑为北汽形成独特的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北汽  自主  北京汽车   责任编辑: 谷珍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