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东风日产一周新车交付36台 “黑暗”或已过

东风日产一周新车交付36台 “黑暗”或已过

大家车网 2012-10-26 09:1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抵制日货引发的危机如同一场噩梦,让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一下子像遭霜打的茄子一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飞来横祸,中日汽车合资企业有的不慌不忙从容应对,有的惊慌失措停产等待,有的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合资合作十余年来他们所练就的功力,顿时让人一览无余。

市场从来都不缺乏风险,我们更欣赏那些处变不惊的企业和企业家,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虽然不是步步惊雷,但也让市场领教了他们所施展的浑身解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就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

2012年10月19日下午5时27分,一场不寻常的交车仪式在东风日产佛山利泰专营店内举行。仪式简单而庄重,当新车主从销售代表手里接过新车钥匙时,专营店总经理江焕军宣布:“这是本周利泰专营店的第36台交车!”

现场响起一阵欢呼声,所有人都激动地鼓起掌来。

36,这个“一周交车数”在9月以前或许只能称得上是一般水准,但在经历了9月的一场风波后,利泰专营店的销量能够再度回归这一水平,令这个数字变得意味深长。

“这说明消费者已经走出阴影,不断恢复对我们产品的购买信心。”江焕军长出了一口气:“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过去,天亮了。”

不只是佛山,珠海、杭州、武汉等全国各地的日系品牌专营店,都陆续传出人气恢复的消息。

这似乎正在告诉人们,市场依然相信日系车的未来。

“东风日产解决了后顾之忧”

对东风日产济南银大友专营店总经理赵振江来说,刚刚过去的9月份如同噩梦一般难忘:外界环境瞬息万变,消费者不敢来买车,订单不断流失,本店的销售情况和库存压力……这一切都让他寝食难安,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打砸烧事件发生后,一天下来根本没几个客户看车,你无法想象我的着急。想到销量下滑、库存增大带来的影响,我就无法入睡。”谈及过去的一个月,赵振江的语气依然焦虑不安。

确实,如果销量下滑、库存加大,专营店的日子会相当难过:库存占有基金加大、资金周转不灵、库存管理成本提升等,其中任何一条发生,都足以拖垮整家专营店。

“幸好我们‘背靠大树’,有东风日产给我们撑腰。”赵振江表示,早在9月14日,东风日产已经给专营店下发对策并作出危机预警。9月19日,东风日产针对事态发展,在第一时间给经销商减负、减压,安稳军心。

对此,东风日产市场部负责人也证实,本着“始终将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东风日产在打砸烧事件爆发后对经销商采取“零负担”的补贴原则,为事件中受损专营店给予重建和维修支持,同时在商务政策上也作出变动,尽可能让所有经销商伙伴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如今,在东风日产总部及区域的共同努力下,各专营店的来店量及订单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一支强大队伍的勇气,往往不是体现在冲锋陷阵之中,而是在焦灼时候依然冷静和沉着,继而有条不紊、快速高效地推进所有事情。有东风日产这样坚定的后盾,让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到销售和服务中了。”赵振江说的这番话,道出了东风日产所有经销商的心声。

“我想买的,是适合我的车”

相比各专营店的“压力山大”,日系品牌的意向购车者却泰然自若。10月20日,在东风日产杭州森宝专营店内,李先生说出了他的心声。

“肯定是先考虑这款车适不适合自己。”当被问及买车时首先考虑什么因素时,李先生如此说道。

早在9月初,李先生便定下了目标车型——东风日产新轩逸,但打砸烧事件带来的风波使其不得不耽搁购车计划。他表示:“那段时间我非常纠结,因为我买车的主要用途就是上下班,车要油耗低、空间大、适合家用。可不得不承认,看到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后,我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担忧。”

李先生坦言,他一度有意转投其他品牌。但接下来东风日产的一系列举动令李先生倍感安心:针对9月事件中蒙受车辆损失的车主,东风日产以“零损失”为原则进行费用补贴。同时,东风日产还以“零担忧”为原则,推出新老客户“安全保障承诺”,承诺在特定意外事件背景下,由第三方恶意造成的车辆损毁以及人身伤害,东风日产将承担车辆全额损失以及相应的人身伤害补偿。

至此,已经坚定了决心的李先生带着全家人前往专营店下订。

“我想买的,就是一辆适合自己的车,就这么简单。而且,东风日产的保障很给力,令人放心。只要企业能够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我们就应该支持。”说完,李先生便跟销售人员敲定最后的购车事宜去了。

事实上,以上场景并不仅限于东风日产一家。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同样推出一系列的举动来恢复人气、提振信心。

一位资深汽车营销专家指出:“日系汽车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品质、服务、性价比等优势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可以说,日系车多年积淀下来的良好口碑已经在很多消费者心中牢牢扎根。凭借这样的品牌韧性,日系汽车品牌的迅速恢复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我们要对日系品牌有信心,要相信它们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也要相信它们的未来。”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