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价格战无论真假都不能解决问题

价格战无论真假都不能解决问题

大家车网 2012-09-14 16:40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王睿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京东CEO刘强东的两条微博直接形成了新一轮电商价格战的导火索,随后苏宁、国美等多家电商的高层迅速硬碰硬的回应了刘强东,一时间电商领域硝烟弥漫,好不热闹,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可结果呢?消费者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各电商更是毁誉参半,国家发改委甚至认定电商价格战欺诈,需要严惩。

    原来这次名声在外的价格战是个假招子,那如果搞次真的价格战又会怎样呢?答案是也不行。

    不信就请看今年豪华轿车领域的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年初,奔驰旗舰S级毫无征兆的祭出了30多万元的巨幅折扣,S300的价格一度降至70万元左右,一辆S 级的降幅能买3辆捷达。与此同时,国产奔驰E级也出现了10万元以上的降幅。被动也好,主动也罢,其他豪华车品牌很快纷纷跟进,在奔驰大幅降价后,宝马7 系在市场层面迅速出现15%左右的价格降幅,大众的旗舰车型辉腾也出现10万元左右的降价。

    然而,实打实的让利非但没有换来预期中的那种立竿见影的购销两旺,反而使不少品牌经销商的库存达到了历史高位,甚至因资金链无法支撑而关店退网。

    尽管高层不愿公开承认内心的失望,但始作俑者奔驰的表现同样惨淡至极。1至7月,北京奔驰的总销量仅3.33万辆,出现了7.48%的负增长。最新实现国产的GLK也并不乐观,上市之初就已难逃一降再降的厄运。

    为什么如此力度的降价促销仍然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响应呢?奔驰可能还没想太明白,但作为奔驰长期拥趸的我已经忍不住想先吐吐槽了。

    从理论上说,降价是有利于消费者的事情,但价格战归根到底是一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获取营业额增长的极端营销手段,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长期搞低价销售,那么利润肯定会减少,相应就会影响在研发、技改、营销、管理等领域的可投入资金,进而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经营业绩, 使得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奔驰的大体情况基本如此,产品近年来各种大小毛病不断,屡遭投诉,在欧洲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中的排名甚至曾经敬陪末座。更令消费者失望乃至愤怒的是厂家和经销商表现出的傲慢,奔驰这一百年品牌的美誉度和信任感因此大打折扣。

    具体到中国,现在连外行都知道奔驰在中国销售渠道太乱。长期以来奔驰进口车与国产车的关系从没有理清过,而且还涉及到利星行这个最大经销商的利益。从去年奔驰和北汽成立销售公司以来,矛盾更加激化,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年年初的大降价。

    反观奥迪、宝马、保时捷等主要竞争对手,尽管整体市场低迷,并且价格压力巨大,强劲的增长势头仍然不改。奔驰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奔驰能尽快彻底放弃一味降价的低水平套路,苦练内功,早日振作起来。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