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2012年7月15日 第14期 车企产业动态

2012年7月15日 第14期 车企产业动态

大家车网 2012-07-10 00:00 来源:汽车之友 作者:陈墨雯

2012年7月15日 第14期 车企产业动态(1)

引言:产业动态:“一个起亚”和“不同的起亚起亚首席设计师彼得·希瑞尔、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 雷诺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电动驾乘是未来的趋势 德国大陆集团动力总成系统部总裁Avila先生。

“一个起亚”和“不同的起亚”  起亚首席设计师彼得·希瑞尔

“起亚有了更加清晰的品牌方向——年轻化,且运动感更强,这样的改变让起亚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在起亚汽车,恐怕任何一个个人的力量都难以与彼得·希瑞尔相比,正是这位来自西方的设计天才,将一个曾经毫无方向感、品牌风格杂乱无章的起亚汽车梳理得井井有条。自从K系列在国内上市以来,彼得·希瑞尔就频繁往返于中国和韩国两地,他对中国市场也愈发熟悉,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他认为:“中国市场具有更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既有高端市场,也有低端市场,这给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其实,像彼得·希瑞尔这样出身于奥迪、大众的德国品牌设计师,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套用那些成熟的设计思维,但他并不愿意那样去做。在他的设计世界里,奥迪、大众带来的是一段历史、一种风格的延续,而起亚需要重新树立品牌和全新概念:“一定要做到两点,即‘一个起亚’和‘不同的起亚’。”“一个起亚”是指不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统一的起亚品牌形象和认知;“不同的起亚”是指起亚的每一款车型都要有个性特点,即在突出家族化特征的前提下,讲求设计细节上的差异化。


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 雷诺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

“中国汽车市场并没有产能过剩,日产的目标是从目前的中国市场第四位进入三强。”

面对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戈恩表达了乐观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很好,人口数量庞大。所以他“不认为现在有产能过剩的现象,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还没有中止,这个发展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与其说日产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倒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充满希望。毕竟,日产汽车全球25%的销量都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不过,戈恩依旧有要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中国进一步实现自己更高的目标,也就是在中国实现占有10%的市场份额,使日产成为中国排名前三位的品牌:“我们在中国推出全系列的汽车,我们瞄准的是中国的整体市场,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细分市场。所以,就日产而言,中国是我们的希望之源。”


中国豪车市场还将快速发展10-15年 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

“在美国、德国,豪华车的市场份额超过15%,中国的豪车市场份额还不到8%,我觉得中国市场未来10年肯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今年的市场增速比预期稍低,但华晨宝马仍然达到了20%-30%的增长速度,戴雷表示,未来10-15年,中国的豪华车市场还将保持快速发展。“十年前买车的消费者,现在到了换车的时候”,戴雷判断,消费者在换车时首先考虑的是车型要更为高端:“我们推出那么多新的产品,肯定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在美国、德国,豪华车的市场份额超过15%,中国的豪车市场份额还不到8%,我觉得中国市场未来10年肯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除了产品,渠道发展也非常关键,宝马是最早进入四五线城市建设4S店的豪华车企。宝马深入这些城市,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销售,而是主打服务。戴雷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做到第一。”


中国已经成为斯柯达全球最大市场 斯柯达中国总裁马克思

“在实现2018年全球每年至少150万辆的销售目标的道路上,中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凭借与上海大众的良好合作,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马克思介绍说:“中国的销量已占斯柯达全球销量的1/4,中国已成为斯柯达汽车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销售市场。”

斯柯达汽车早在75年前就来到中国,但真正在华实现国产并发力才5年时间。马克思表示:“在实现2018年全球每年至少150万辆的销售目标的道路上,中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透露,为了加强中国市场,斯柯达的董事会中,2/3的董事会成员有着中国经验。“这是其他车企都没有的。”马克思认为,中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才60辆,而欧洲千人保有量高达500辆。“将来中国千人保有量将达到100-200辆。”


电动驾乘是未来的趋势 德国大陆集团动力总成系统部总裁Avila先生


“大陆集团正与20家制造商合作开发100个电动驾乘项目。”

在柏林举行的第二次电动驾乘峰会,Avila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并重点对有关电动驾乘及公司的战略成果阐述了他的意见:“大陆集团深感在电动驾乘和车辆功能电动化方面的责任。”大陆集团与客户合作,共同开发了电池应用、功率电子、电机以及能源管理等技术。

电动驾乘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它在逐渐成熟。电动汽车的发展后劲十足。仅在大陆集团,目前就有大约1600多名专员正在对现有的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或对混合与电动车辆进行创新。Avila先生说:“电动驾乘是未来的趋势——并且我们已经着手将其投入实际生产。”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