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

合资自主品牌京城逆市扩网难掩陷风险窘境

大家车网 2012-06-26 08:20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合资自主品牌京城逆市扩网难掩陷风险窘境

合资自主品牌京城逆市扩网难掩陷风险窘境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为博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合资自主品牌正在酝酿扩网。按照规划,宝骏汽车今年将在京城新增两家4S店;东风日产计划明年在京增开4-5家启辰4S店。其中,宝骏汽车将由隆晟骏达单独扩张,而启辰则是在东风日产经销商中选择几家新建店。

面对合资自主品牌的扩网计划,专家表示,在京城车市限购的大环境下,销量和品牌尚未形成势头的合资自主品牌贸然扩网,意味着单位店面销量的减少。而如何在扩张与盈利间取得平衡,也将成为合资自主品牌的两难抉择。

“北京市场容量已相对饱和,合资自主品牌店面数量较少,若想抢夺对手的市场份额,只能靠扩网。但实际上,因为市场前景不明,反而造成了经销商的压力。”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说,在这一轮扩张潮中,新生的合资自主品牌希望通过多建店以抢占市场,这个战略无所谓对错,但各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力、经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合理扩张,不要一味跟风,否则,扩网的结果只能是扩大风险,让自身陷入窘境。

目前销量难言扩网

事实上,近两年车市增速明显放缓,尽管高调宣传和大力炒作,但合资自主品牌的销售情况一直不温不火。盖世汽车网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东风日产启辰D50、东风本田思铭和广汽本田理念S1的销量分别为5013辆、4816辆、2260辆和2135辆。其中上市最早的理念S1销量同比下滑23.9%。

这四家合资自主品牌中,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是作为独立品牌出现的,销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合资自主品牌单独建店有利于品牌推广,但经营压力巨大。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宝骏只有一家4S店;启辰则有位于朝阳区和海淀区两家4S店,每家单店的月销量均保持在100辆左右,在京城车市处于中等水平。

“厂家给的任务现在都能完成,且有望超额完成。”一家启辰4S店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同品牌间的竞争较少,经销商通过自身经营稳步发展,虽然车型利润较低,但还可以接受。

然而,一旦扩网后,情况则会完全不同。

“以宝骏汽车来看,目前单店的销量可以支撑整个公司的费用,也有望在今年实现盈利,但如果未来增加到3家4S店,能在2-3年内能实现盈利就是很不错的理想状态了。” 隆晟骏达4S店的一位销售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一两家经销商,收入勉强够支撑经营,一旦开到五六家店,销量与之前相比不可能翻番,但成本却是倍增的。”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合资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来看,今年新建的店最快也要3年后才能收回成本,而再建新店前景很难预料。

“实际点讲,目前合资自主品牌在京城的销售情况,根本支撑不了大规模扩网。”上述人士说。

后续发展压力大

目前在北京地区新建店除去昂贵的地租费用外,一家单独的新建4S店的投资至少在500万元以上,即便是改建的4S店投资也在300万元。专家预测,合资自主品牌在京扩网,将给现有经销商带来巨大压力。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启辰来看,从今年4月上市至今,北京地区两家4S店每家的月销量基本维持在100辆上下,今年京城车市总销量预计在1800辆左右。按照20%的增速计算,明年厂家给经销商制订的销售计划应该在2200辆左右。这意味着,明年一旦扩张到6家店,则平均每家月销量仅有不到40辆,这显然存在着4S店过剩的危机。“为争夺客源,各家4S店之间还可能引发价格战,这将使利润进一步被压缩。”该人士说。

“虽然东风日产初期对启辰没有硬性销量要求,但经销商基本没有利润可言。”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启辰还处于销售初期,但库存较大,如何迅速周转资金已成为经销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由于启辰的保养可以在东风日产4S店进行,如何吸引客户回店维修保养,也是各家启辰4S店后期将面临的巨大问题”。上述人士补充道。

缺乏竞争优势

除了同门之争,合资自主品牌还要面临来自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竞争对手的压力。

“眼下一家4S店想在北京生存下去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定的客户保有量、有竞争力的车型和健康的售后体系。”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比亚迪京城各家4S店仍在不断整合中,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客户流失率。“合资自主品牌新建店,保有量是零,没有售后利润生存很艰难,销售再分流,情况则更糟。”该负责人称,品牌认知度没上来之前,合资自主品牌盲目扩网,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面对“合资自主品牌一款款车型是否对自家产品形成了威胁”的问题,奇瑞、长城、华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经销商均不约而同地表现了“这不是问题”的轻松。“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认可度已经很高,且口碑相传,老客户带新客户,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些都是合资自主品牌不能比的。”一家长城汽车4S店销售经理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主流自主品牌经销商的态度。

的确,汽车业资深专家苏晖(微博)也认为,合资自主品牌地位尴尬,消费者接受还存在问题,竞争力更是一时半会儿谈不上。

同时,苏晖还特别指出,合资自主品牌后续车型的跟进也是个问题,“有外资的血缘是合资自主品牌宣传的最大噱头,但人家不可能把真正的好车型给你”。苏晖说,如果将合资企业的车型比做外资品牌的“嫡系”,那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无疑是“旁系”,“谁会培养强了侄子来打亲儿子”?苏晖称,缺少有力车型的支撑,一个品牌很难真正发展起来。而这些问题,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身上是不存在的。

总之,专家们普遍表示,面对未来的发展,合资自主品牌隐患不少,而在起步阶段就盲目扩网,更是不智之举。“先走稳当了,让消费者认识你了再说其他,否则很容易骑虎难下,打不过别人不说,还要面对同门间的恶性竞争。”苏晖说。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