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广汽吉奥:文化隔阂阻挡不了融合步伐

广汽吉奥:文化隔阂阻挡不了融合步伐

大家车网 2012-02-09 08:15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

2012年1月初,刚成立一年的广汽吉奥首款自动挡SUV车型奥轩G5在山东东营基地下线,距离其首款乘用车手动挡奥轩G5下线还不到9个月。这家国内首家国企、民企合资设立的车企在一年后的乘用车市场似乎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思路。

缝隙中的生存

2003年9月27日,现任广汽吉奥总经理缪雪中离开吉利搞了一年建材生意后,回台州另起炉灶创建了日后的吉奥汽车。但到2004年,吉奥新车上市的时候,正好赶上车市惨淡期,这无疑给了吉奥一个下马威。

而之后,吉奥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得不归功于缪雪中“未卜先知”的本领。在吉奥创立之前,缪雪中便看准了国外低端皮卡市场这一几乎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隙,于是吉奥在海外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其实,吉奥汽车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立足国内市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决策,并加强了国际贸易部的人才储备。

另外,缪雪中在吉奥发展过程置下的家当包括:3个整车生产基地、1个汽车研究院和7家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零部件生产厂家,三大生产基地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辆,产品为皮卡、SUV、微型汽车整车。

风光后的战略抉择

近两年来,在产业升级重组的大环境下,国内车企间的并购大戏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并且接下来愈演愈烈。相对弱小民企则必将面临这一问题。

“吉奥资历还太浅,论资金规模、品牌优势,我们都比不过老前辈。”吉奥董事长缪雪中自己也承认吉奥的弱势。

2009年,吉奥高调地公布十年规划:力争5年内实现整车销售30万台,10年内进军中国皮卡领军企业,形成世界皮卡制造基地,微车与SUV产销抢占国内20%市场份额,冲刺行业前三甲。缪雪中“狂言”背后似乎另有含义支撑。

于是,缪雪中便开始为吉奥寻找更有力的靠山,一个能够帮助吉奥实现跨越的“新郎”。最后,缪雪中相中了包容性很强的岭南文化拥有者广汽集团。更重要在几年的扩张中,广汽在合资并购上屡屡出手大方,几乎都是“神来之笔”,是国内汽车产业重组过程最活跃的积极分子。在初步的谈判后,缪雪中取得广汽集团人员、资本的支持意向后,在2010年4月牵手张房有,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新生的广汽吉奥

2010年12月9日,吉奥汽车正式与广汽集团在杭州签约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当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表示:“这对两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双方在产品上是优势互补的。”

同时,岭南文化和浙江文化伴随这两家企业的合资走到了一起,台州人果敢、积极与岭南文化的包容令这个企业诞生之初便十分顺利。虽然外间也曾几次传言“广汽派人架空缪雪中”,但这种谣言随着双方人员的密切合作与交流,随即不攻自破。

“广汽集团尊重我们的决定,很尊重我们现有的团队,所以合作到现在广汽吉奥的高管,仅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李文英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曹卫兵两位来自广汽,其他的管理团队全部是我们原来吉奥的管理团队。”缪雪中当时针对外界的猜测澄清了广汽吉奥人事调整进展情况。

据了解,在李文英到来之后,车间内的板报开始张贴实用安全方面的细节动作,每一次做不到被发现都会处以警告处罚,严把安全生产关。年轻的工人已开始形成对产品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生产观念。记者从一位正在进行测试的工人口中得知,在广汽吉奥的总装线,现在已经逐步按照广汽的标准开始落实到每个组装环节,这样测试出来的问题车比例也大大降低。

另外,大批的广本技术人员利用在广本的空闲时间来到广汽吉奥车间进行交流学习,而广汽吉奥技术人员也进入广本车间进行培训学习,从底层技术人员的互相交流过程,广汽和吉奥两个企业、两种文化实现了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生命力。此次下线的奥轩G5自动挡车型价格分别为豪华版12.48万元和至尊天窗版13.08万元,在原奥轩G5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升级,有效弥补了自主品牌汽油版自动挡车型空白区间。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