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华晨中国高管财富路解析 3年获利20倍

华晨中国高管财富路解析 3年获利20倍

大家车网 2012-02-03 08:16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导读]在亏损的中华轿车业务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且近两年旗下两大主力业务华晨宝马金杯客车均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没有任何利空预期的华晨中国为何突遭董事高管集体“抛售”,资本市场一时迷雾重重。

  记者 杨小林 1月27日,正值龙年正月初五,祁玉民选择在这一天再度出手以8.399元港币的价格减持122.4万股的华晨中国(01114.HK)股票,当下套现1028万元港币。实际上,这已经是祁玉民在半个月时间里的第三次出手。

  而在此前的两次果断出手中,祁玉民分别减持225万和102.6万股,合共327.6万股,套现约2974万元港币,抛售合计450万股(占所持股权数一半),套现近4000万元港币。

  华晨中国大股东为华晨集团(华晨汽车(微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后者持股华晨中国45.26%,而华晨集团为辽宁省国资下属公司。祁玉民的职务是华晨集团的董事长及华晨中国行政总裁。

  1月18日,当管理层集体沽货套现的消息传来,机构和散户纷纷跟进,华晨中国一举跃升为当日第九大卖出股,卖出金额也大增至1.6亿元港币(卖出占成交比例约25%)。与此同时,股价也急挫近9%,收市时仅报收7.9元港币。

  当然,引起机构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是因为祁玉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来自港交所的高管持股变动数据显示,仅在1月11日至13日这三天内,华晨中国主席吴小安、行政总裁祁玉民及非执行董事雷晓阳申报,集体减持562万股,共套现5108万元港币,每股平均作价介乎9.05元至9.18元港币。

  华晨集团相关人士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上述高管的减持交易,不过该人士以抛售股票是“纯个人行为”拒绝置评。

  在亏损的中华轿车业务早在两年前就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且近两年旗下两大主力业务华晨宝马和金杯客车均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没有任何利空预期的华晨中国为何突遭董事高管集体“抛售”,资本市场一时迷雾重重。

  亿万身家

  根据联交所《证券披露权益》显示,由于套现时华晨中国股价大多处于9元左右的高位,董事会主席吴小安分三次卖出合计225万股,套现2043万元港币;而行政总裁祁玉民同样分三次卖出合计450万股,套现近4000万元港币。按此价格估算,吴小安或祁玉民一旦全部变现手中股权,亿万身家亦属情理之中。

  那么,祁玉民等高管的股权从何来呢?据华晨中国2008年年报显示,华晨中国于2008年11月11日通过了一项新购股权计划。按照此计划,自2008年12月12日起,董事会主席吴小安及行政总裁祁玉民被分别授予1000万股及900万股认购权,而另外三位董事何国华、王世平及雷晓阳亦各获授300万股,期限十年,而当时订下行使价为0.438元。

  根据当时的董事会报告,认购权是根据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式计算,认购权授出日(2008年12月22日)的收市价为0.41港元,同时,相关公告中给出的预期波幅“按五年及十年期分别为50.91%和50.96%”。

  然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运作让华晨中国利润飙升,2009年6月30日,华晨中国股价即报收0.9港元,增幅近100%。至今年1月,华晨中国收市价达到9元左右,股权价值攀升了近20倍。

  不过,记者在连续查阅公司2008-2010三年年报时则发现,除了董事会主席吴小安在2010年行权认购500万股外,截至2010年12月31日,包括祁玉民和王世平等其他四位高管均未行权。而2011年9月更新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信息则显示,截至6月30日,除因退休辞任公司执行董事的何国华外,包括吴小安在内的其余四人,均出现在董事高管持股名单之列。

  1月16日,华晨中国发布的一则公告透露,公司因一项购股权计划行使而发行150万股,令公司发行股份数量由50.177亿股增加至50.192亿股。事实上,华晨中国自去年6月29日至今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