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新年安吉星中国交接班 盈利仍是头疼问题

新年安吉星中国交接班 盈利仍是头疼问题

大家车网 2012-01-19 08: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Onstar)日前宣布,戴安娜(Diane Jurgens)从2012年1月1日起加入上海安吉星并接替江海德(Jon Hyde)出任上海安吉星董事总经理一职。同时,戴安娜还将担任安吉星高级领导委员会成员。

“凭借鲜明的安防特色和领先的创新优势,上海安吉星正获得越来越多中国车主的认可。”戴安娜在展望上海安吉星的发展时说道,“中国车主对于车载信息认识的日渐成熟以及对车载信息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会激励上海安吉星提供更丰富、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服务,巩固上海安吉星在国内车载信息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

江海德为国内安吉星运行的第一任总经理,这项业务在国内运营三年后主帅易人,业内人士猜测与安吉星长期不能取得盈利有关系。

由于安吉星与国内最大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通用进行捆绑销售,因此,在过去几年中,其服务对象呈几何级数增长,在2010年底,服务人数为20万左右,而在2011年底,这一数字有望逼近百万,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服务商。

从2011年初开始,安吉星服务开始收费,但运行一年来,这项服务并未能真正给通用汽车带来收益,这一方面归因于该公司正在市场拓展期,包括上海、厦门、广州、成都四大呼叫中心刚刚建设完成或正在规划投入,投入期还远未结束;而另一方面,新车购买者有一年的免费试用期,这部分客户能否在试用期满后转化成真正的安吉星服务消费者,现在还要划个问号。

事实上,不能赚钱已经成为困扰“车载信息系统服务商”的一个共同话题,就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Telematics@China”论坛上,嘉宾互动环节,主持人抛出一个问题,询问与会的近千名嘉宾:“认为车载信息系统三年内能赚钱的请举手。”偌大的会场竟然无人应声。

Telematics即车载信息技术,如果按照狭义去理解就是车载互联网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人与车互联、车与车互联、车与商家互联是Telematics技术需要实现的。这一由工信部科技司、工信部软件服务司、上海经信委等共同举办的论坛,历时4届,每届主持人均会问上述问题。

去年8月,按照公安部的数据,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超过1亿辆,而车联网用户仅为350万辆,渗透率为4.7%,这个数字有望在2020年达到20%,即4000万辆车装有车载信息系统。10年翻5倍,无疑给众多厂商们划出巨大无比的蛋糕,车载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呈现百舸争流却都不赚钱的状态。

如冷静思考车载信息技术整条产业链,车厂、图商、电信运营商、TSP甚至互联网公司等都参与到了Telematics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网太大,网罗概念太多,却没有一个概念支撑起完美的商业模式。

以收费为例,各大车商包括通用、丰田在内都在推自己的支付体系;而运营商们,包括联通、电信也已经杀入,期望扮演支付渠道的作用;而包括高德、大众点评、丁丁地图等内容提供商,则希望支付平台与渠道能够分离,更青睐于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因此,仅支付一项就各说各话,都在为自己势力范围而绞尽脑汁。

与此同时,消费者则享受了实惠,车载互联网,众多厂商都以“免费”来壮大用户群时,起码在3-5年内,用户可以“不付钱”,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免费的午餐”能否换来“高质的服务”。

事实上,在实行收费半年后,安吉星在国内已经做了一次大范围调价,新推出了三款套餐,“最低配”价格仅为480元,主打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新新车主”。如何能够在这一形势下,同时保证安吉星尽快迎来盈利的曙光,也许是戴安娜接任后的最大挑战。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