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沃尔沃对比萨博,心态的较量

沃尔沃对比萨博,心态的较量

大家车网 2012-01-17 07:34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陈文博

    2011年12月20日,通用汽车借由知识产权保护,阻止世爵集团出售萨博,萨博汽车正式破产,庞大联手青年的收购计划折戟沉沙。

    而2009年的12月,通用欣然“允许”北汽集团以2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萨博三个整车平台和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反观之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2009至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波澜涌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业内最愿乐道的,还是2010年8月,中国本土汽车吉利控股集团终于成功并购国际著名豪车品牌——沃尔沃汽车。与萨博一样,沃尔沃属于瑞典的豪华汽车品牌,最终却被李书福的吉利控股集团以100%股权的方式收入囊中。后者在获得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之外,还获得了沃尔沃汽车的全部知识产权。

    同样源自瑞典,同样收到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青睐,尽管时间上只相差了一年多,而并购的结局却是冰火两重天。个中原因,可以解释为资金、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经验、准备等几个关键词。而另一并购榜样——沃尔沃汽车并购后一年的变化与前景,才是让通用汽车“宁为玉碎”的隐痛。

    北汽集团收购萨博部分知识产权时,通用还高高在上,并不认为这些北汽急需的“老旧”技术能够撼动其在中国的轿车市场。时过境迁。今天,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通用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已经成为通用汽车的命脉。这个市场上任何一个新生而强劲力量的增长,都会触动通用日益敏感的神经。沃尔沃汽车并购后连续实现盈利,开始让高傲的工业巨头不得不转换心态,更加谨慎的思考与中国的关系。说得直白一点,将萨博这一包袱丢给中国,会不会成就第二个沃尔沃?面对李书福式的“放虎归山”,通用还敢不敢“养虎为患”?

    并购后的沃尔沃汽车的确焕然一新,令人瞩目。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沃尔沃汽车在全球各个市场的销售都实现了增长,全球汽车销量达到了449,255辆,比2010年同比增长20.3%;中国成长计划稳步推进,全年销量超过47,000辆,增幅达到55% ;在成为全球豪华车厂商增速的领跑者的同时,沃尔沃汽车公司还将在未来几年重点投资新产品以及工艺体系,集中研究和开发投资,着眼于为企业长期的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诸此种种,令人轻易就能相信,这只猛虎已经苏醒,今天或许还在养精蓄锐,明日便可虎啸山林。猛虎的蓄势待发,悄然改变着未来车企的市场格局,也撬动了通用汽车这家老牌工业巨头的心态。西方开始关注东方,以微妙的倾向保守的策略面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

    与市场此消彼长对比,中国汽车企业与外国车企心态的对比似乎还并不明显,但已露端倪。三十多年前,海外并购还是国人的“痴人说梦”,民营企业更是缩在一隅,在激烈的本土竞争中挣扎生存。2010年,当年的穷小子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时,面对质疑直抒胸臆“I love you”,真诚、直白而勇敢,打动了瑞典人。这句“我爱你”,是李书福个人的表白,但却是中国企业日益开放、自信心态重建的一个折射。十多年来,背靠着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市场资源,李书福怀揣十足的信心赢得了沃尔沃的芳心,一改过去印象中中国企业对外国品牌顶礼膜拜却畏惧靠近的弱势心理。

    沃尔沃汽车实现并购后,李书福又特别确定了管理与运营的基本原则: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履行“放虎归山”的承诺。保持原有管理团队不变,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注重全球市场的兴起,一个成熟但充满新生血液的豪华品牌日趋焕发活力,也日益开放、国际,尽管它掌握在一个企业历史才十几年的中国民营企业手中。面对全球市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心态——进取、自信而包容,开始以全球化的视野行走于国际市场规则中,接纳、吸收一切的精华。

    固守与进取,开放与封闭,在萨博与沃尔沃汽车的并购案中有了微妙的起伏;心态并不能改变一切,但心态的改变却是双方力量失衡的开始。萨博与沃尔沃命运的不同,源于这种心态的较量。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