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31 00:00 来源:汽车之友 作者:AutoFan
华晨专用车 世界梦工场(3)
引言:10月26日,主题为“华晨专用车?世界梦工场”的华晨汽车集团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签约暨场平开工仪式,在大连市金州新区先进制造业园区隆重举行。
运筹决胜“十二五”
“四化”战略奠基石
8月8日,华晨汽车(铁岭)专用车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并顺利实现首车下线。业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华晨汽车打造中国最大专用车基地的战略取得阶段性成功。
截至目前,华晨汽车集团已在辽宁沈阳、铁岭、四川绵阳、上海、江苏常州、河南鹤壁等地建设了专用车工厂。
而10月26日启动的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项目,更是华晨汽车“十二五“战略的重要布局。
该基地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具有机加、涂装、焊接、木工、树脂五大生产工艺,将建成数十个中外合资、合作的制造工厂群,并将陆续推出针对于医疗、环保、福祉、救护、消防等车型。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这一基地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用车产业基地,更将在未来填补国家乃至世界专用车的产品空白,树立起民族汽车工业的新形象。
按照规划,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将分为两大阶段进行。其中,建厂引进阶段,计划于2013年完成基本建设,基地将实现年产能5万辆,具备数十种产品品种的专用车与底盘的生产开发能力,同时还将建成物流、零部件等配套资源,成为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第二阶段是发展预研阶段,将于2016年完成,届时该基地不仅将实现10万辆/年的产能目标,更将建成集研发、设计、物流、零部件、营销、汽车金融+制造于一体的“6+1”功能区,打造“区域化聚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专用车多元化汽车城,使之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创新基地。
对于华晨,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梦想延续的中转站,更是驶向“蓝海”的港口。如今,该集团正围绕基地的市场技术国际化、产业布局集群化、品牌经营规模化、企业管理现代化进行“四化”布局:
——“市场技术国际化”,即占领技术和市场高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世界级高端产品,吸引国际级专家人才,包括“人才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市场国际化”。
针对中国专用车产业存在的技术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车型品种少等问题,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占领并站稳中国专用车高端市场,再逐步转向国外专用车市场,创造专用车全球化发展模式,树立世界级的中国专用车品牌。
——“产业布局集群化”,即以“研发、设计、物流、零部件、营销、汽车金融+制造”的6+1产业链区域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主要包括“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多品种、多产品集群”几大方面。
基地按照“6+1”功能划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组织柔性化生产,生产功能区域厂房规划为整车生产装配、辅助生产加工、零部件制造加工、零部件物流配送、整车物流仓储和产品试验测试六大模块区域,确保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同时,提供“宜产乐居”的生活、生产、学习环境,打造“区域化聚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专用车多元化汽车城。
——“品牌经营规模化”,即打造世界级专用车品牌,实现高端品牌的规模化运营。
特别是针对世界专用车市场,通过引进国际技术,引进顶尖品牌的底盘技术,打造高品质产品,致力生产高端专用型汽车,为国内专用车领域注入新鲜活力的血液,实现品牌规模化发展。最终逐步实现同步国际市场,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专用车品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现代化”,即通过运用国际顶尖管理模式,实现股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化、组织扁平化、管理信息化。
专用车基地实行混合所有制,吸纳国内外志同道合的企业合资合作,同时,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决策、监督、执行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推进股权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加快市场化运作,使融资方式、手段更接近国际模式,实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化运作;通过建立一套以国际化现代核心工作流程为中心,缩短管理链条,以快速响应市场、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组织扁平化;通过在设计、工艺装配、管理三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建立高效平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管理信息化。
有关人士称,通过“四化”战略布局,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将成为世界首个高端专用车产业基地。
华晨模式再次领航
自主品牌期待辉煌
这是一个业界共识:中国已经是汽车大国,但还远远算不上汽车强国。
这是另一个业界共识:“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时不我待。
对于华晨汽车而言,置身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做强、做优、做大”已成为必然选择。
按照既定规划,“十二五”期间,华晨汽车将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以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技术领先、品牌优先、产业互动、国际化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强企”六大战略,加速实现汽车、资本、多元化产业“三箭齐发”,形成轿车、轻型客车、卡车、专用车“汽车四轮驱动”。
站在“十二五”的门槛上,华晨汽车已明确企业发展的三大目标:
——强力推进品牌经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力争将金杯品牌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将中华品牌打造成国内轿车一线品牌;把华晨宝马品牌打造成中国高档轿车第一品牌;创造一个世界级的专用车品牌。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尽快掌握汽车整车和发动机核心技术,解决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三大核心问题,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性能、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力争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到2015年实现整车产销150万辆,发动机产销150万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利税200亿元,把华晨汽车建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自有技术、自主品牌的重要研制基地,成为跨地区、国际化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实际上,华晨汽车规划的宏伟蓝图,得益于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积极探索。“十一五”期间,祁玉民提出的以“资本创新、研发创新、品牌创新”为核心的“华晨模式”,引领企业浴火重生。2010年,华晨汽车集团实现整车销售50.1万辆,同比增长43.9%,增幅高居国内同行业榜首;实现发动机销售57.5万台,同比增长68.3%;实现销售收入679.3亿元,同比增长40.2%;上缴税金68.8亿元,同比增长33 %。2011年,华晨汽车取得中国机械500强排名第十二位,名列中国整车销售第八位。
简而言之,这一模式就是通过资本创新,优化、深化资本运作,构建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通过研发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以产能为基础的产品平台;通过品牌创新,持续强化“品质先、方敢天下先”的品质管理理念,打造以“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平台。
作为华晨汽车开创的自主品牌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近年来倍受业界和专家学者关注。
如今,华晨汽车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汽车整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汽车后市场业务为主体,涉足能源资源等行业,除与德国宝马合资生产销售3系、5系宝马轿车外,高起点打造了“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形成了从客车、轿车到卡车的“宽系列、多品种、高品质”系列整车产品群,构建了“高技术、多品种、宽系列”的发动机产品平台,已成为汽车行业“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的重要代表。
“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华晨预计实现整车销售55万辆,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17.6%;利税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73.9%。同时,华晨汽车南北双翼共同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地启动了多项重大扩能改造项目,并已在一些项目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一是轿车方面,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的中华系列轿车产品的A级车项目,二期年初在沈顺利建成并搬迁投产;在完成一期3万辆设计产能并通过改造扩能达到8万辆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华晨宝马第二工厂建设已全面展开且进展顺利,计划年底可建成并正式形成生产能力,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形成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二是卡车方面,规划年产能5万辆的华晨汽车(铁岭)专用车基地已顺利建成投产,并计划于明年启动年产能20万辆的金杯卡车搬迁改造项目。三是发动机方面,绵阳50万动力总成异地搬迁项目部分生产线已完成搬迁并恢复生产。
而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项目的启动,是继上述几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启动的又一重大项目,不仅对“十二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华晨模式”的又一次深化发展,更是“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具体体现。
可以预见,华晨汽车将继续以“华晨模式”领航新时期的企业发展,特别是在专用车产业上贯彻、创新该模式,通过股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化等手段实现资本创新;通过产业集群化、市场技术国际化实现研发创新;通过品牌规模化、打造高端专用车产品实现品牌创新,最终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专用车产业平台,为民族汽车工业树立一个新典范。
今年5月,在公务访问西班牙期间,祁玉民在巴塞罗那亲眼目睹了圣家族大教堂的辉煌,尽管尚未完工,但这座建筑已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气势恢宏的架构、精湛绝伦的艺术、天马行空的创意,给了祁玉民无比的震撼,他在贵宾留言簿上挥笔写下这样一行文字:“无尽的创意源自伟大的梦想”。
如今,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问世,正是祁玉民的独到“创意”,而这一“创意”的背后隐含着伟大的梦想。这个基地,就是华晨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华晨模式”创造的梦工场,它承载着华晨汽车“产业报国、创造卓越”的梦想起航。
华晨坚信:梦想一定会在华晨人的创造中成真!
责任编辑: 孟飞林
上一篇:长安铃木巡展之旅心悦起航 | 下一篇:路虎揽胜获奖 鸿粤锐虎诚邀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