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坚持我所喜欢的:“超级丹”的冠军之路

坚持我所喜欢的:“超级丹”的冠军之路

大家车网 2011-09-02 11:31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赵京京

坚持我所喜欢的:“超级丹”的冠军之路(0) 大家车网

    1983年10月14日,福建龙岩上杭县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诞生了一个孩子。爸爸妈妈早就商量好了,不管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借用陕北革命将领刘志丹的名字,单名一个“丹”字。这就是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的全满贯选手——林丹。 迷恋羽毛球  从第一眼开始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正在上学前班的小林丹也不例外。可是昂贵的电子琴并没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不到一个月好动的小林丹就坐不住了。他的理由是“弹琴只能5个手指头动,实在太不过瘾。”一次,爱好体育的爸爸妈妈带小林丹去体育馆玩。他第一次见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    爱上羽毛球的小林丹很快显示出了坚定执着、不肯服输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小孩子的韧带尚未拉开,每一次的下压都伴随着肌肉撕裂般的疼痛,但小林丹知道这是打好羽毛球必经的关卡,于是他一边流泪一边坚持训练,从未打过退堂鼓。每逢周末,训练队都要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进行体能训练。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但每次训练都要求自己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 “我打球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世界冠军”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那时由于交通不便,送林丹上学要先在山路上颠簸5个小时到龙岩,然后再坐16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福州。就这样,年仅9岁的林丹开始了独自一人的训练生活。起初,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小林丹不懂得照顾自己又想家心切,几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场,“妈妈,我想你们,快来看我吧,把我带回去……”这样的家书几乎一天一封。    经过了短暂的适应期后,林丹很快在泪水中成长了起来,拿起羽毛球拍的他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当时,训练中与林丹一组的都是高一个年龄组的大哥哥,而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林丹却丝毫没有惧色,反而愈战愈勇,即使生病发烧也不愿耽误训练。每次放假回家,林丹也自觉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起床、跑步、打球,“别人两个月换一双鞋,林丹呢,两周都用不上”。正是艰苦的训练和这看似不平等的对抗,让林丹进步得飞快。而当林妈妈再接到林丹的来信和电话时,已经不再是想家的主题,而是“妈妈,我今天又赢了大哥哥”。    然而在小小年纪的林丹心中,战胜师兄并不是他的目标。“我打球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世界冠军!”当教练们问起打球的目标时,小林丹这样回答,而他也一直朝这个目标坚定地努力着。 不畏强敌 “超级丹”横空出世    1998年,中国羽协在福州五一广场组织了一次大型羽毛球邀请赛,世锦赛亚军印尼的索尼等风华正茂的运动员纷纷前来参赛。但是,在比赛中最为抢眼却是那时还不起眼的林丹,尽管那次他输掉了比赛。    当时,年仅15岁的林丹在淘汰赛中和中国香港名将吴蔚相遇。18岁的吴蔚已经代表中国香港参加了几次国际大赛,无论在力量、体力还是经验方面都明显占优,当时其他人一想到要和吴蔚对决都心生惧色,林丹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对于正在发育年龄的羽毛球运动员来说,差一岁在力量、技术上的差距就非常明显,林丹在场上被迫左接右挡,却顶住压力硬生生从吴蔚手里抢回一局,将比赛拖入决胜局。    这时,连续打了多场比赛的林丹体力严重透支,倒下又再爬起来,抽筋了就喊个暂停让医生简单处理下……连医生都劝他:“已经抽这么多次了,弃权吧,输给大三岁的对手又不丢人。” 林丹却咬紧牙关,凭借那份执着和责任感,坚持到了最后。尽管他没能赢得那场比赛,但是他那份执着的热爱与坚韧的态度却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四年后,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而曾经赞誉羽球名将盖德的“SUPER DANE”(超级丹麦人)也变成了丹麦记者口中的“SUPER DAN”(超级丹),一颗羽坛新星横空出世。 泪别雅典  对着镜子大喊“错了”    对所有运动员来说,奥运金牌都是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超级丹”也不例外。但命运偏偏捉弄他,雅典奥运男单首轮他便黯然出局,赛后林丹痛苦地向媒体说:“不要再叫我超级丹。”那个落寞的夜晚,林丹把自己关在奥运村的房间里,一个人坐在床上,脑袋一片空白,整个晚上都在发短信,直到第二天早上,似乎才醒悟奥运会已经离他远去了。    林丹天生好强,有种与生俱来的霸气和个性,这让他在赛场上拥有超强的个人魅力与震慑力,但另一方面情绪的负面波动也会造成临场发挥的不稳定。雅典的铩羽而归让林丹心碎,也让这个21岁的大男孩仿佛一夜之间成熟起来,渐渐开始学会用调节心态来收敛个性。    2007年再度备战奥运会时,训练状态的起伏难免会带来情绪的变化。总是对自己要求严苛的林丹常会忍不住摔断球拍来发泄情感,“不过我把断了的球拍留在房间里,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做,并告诉自己,奥运会越来越近了,必须要调整好状态和情绪。”在极度心烦的时候,他便会一个人呆在房间,对着镜子或者窗户,大喊“错了”,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林丹终于如愿以偿,夺得了人生中第一块奥运金牌。  “我没有六尺高,我却会待你好!”    从踏上这片羽毛球场,林丹就认定自己是个与运气无缘的人。能走到今天,意味着必须更多的付出,经历更多的磨难。林丹始终拥有一颗胜利的心,他坚信,只要拥有不放弃的信念,拥有对羽毛球事业的热爱与坚持,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林丹对羽毛球如此,对爱情也如此,正是凭借这份乐观豁达、坚持不懈的态度,终于俘获了世界女单名将谢杏芳的芳心。    2002年羽毛球队一次混合训练中,林丹和谢杏芳分在了一组,二人隔网相望,林丹一下子就被对方独特的优雅气质迷住了,他知道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然而林丹比谢杏芳矮、年龄又比她小两岁,对于谢杏芳来说很难接受这份感情。    林丹是一个要强的人,认准的事从不放弃。训练时林丹要求与谢杏芳分在一组,劈杀高球训练时每扣一个球,他都要大声高喊:“谢杏芳!谢杏芳!”。每次在食堂吃饭,林丹总是挑一大盘高热量、高脂肪的菜肴送给谢杏芳,让上肢力量不足的谢杏芳尽快“长胖”。起初,谢杏芳对他的这种霸道哭笑不得,她对林丹说:“我要找的可是那种高高大大的白马王子。”林丹却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我虽然没有六尺高,我却会待你好!”林丹的诚恳和坚持打动了谢杏芳,2010年这对世界羽坛的“神雕侠侣”终于修成正果,结束了7年的爱情长跑。    迄今为止,林丹已收获13次世界冠军,长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成为了世界羽毛球历史上首位包揽奥运会、世锦赛、全英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亚运会、亚锦赛全部男子单打冠军的“大满贯”运动员。面对未来,林丹依然会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他没有霸气,只有对自己的掌控力。手握球拍,他就能感受到快乐的力量,冠军只是符号,他更喜欢做自己的冠军。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