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五谷变迁路

五谷变迁路

大家车网 2011-09-02 10:08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张聪聪

    衣食住行,还是食为天

    刚结束对国宝四川的拍摄,就把我的PRADO普拉多送到4S店保养。任务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前些天负责“五谷考”选题的责任编辑说北方的降雨开始了,旱情有所缓解。河南粮食产区的冬小麦正在收割,拍摄最好的时机到了。

    “五谷考”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选题。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我们这一代人对土地对粮食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感情。那丰收时的一片金黄和农民脸上的喜悦,永远是镜头中最感动的瞬间。这个选题从我接触摄影的那一天起就在策划并拍摄。记得十年前,在藏区采访对青稞的种植时,波墨(波密-墨脱)公路还没有贯通。我一个人冒着大雨走在去墨脱县的“路”上。夜里,头灯照见的距离不足两米。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拥有一辆SUV,装下所有的行李和器材,从容应对每一次拍摄。那是一次永生难忘的“长征”,当时累的实在走不动了。迫不得已下,我只得把部分器材放进一个防水箱埋在树林里,等返回的时候再来取……

    为自己而旅行,从心驾驶

    手机响了,我知道那一定是一汽丰田4S店的老赵来给我送车。与成都这家4S店合作已经很久。从我的第一辆丰田起,赵师傅一直是我的保养技师。十几年里,我从一名摄影助理到拥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赵师傅也成为了这家店的首席技师。买这辆全新PRADO普拉多的时候我还有点儿犹豫,想着是不是要换个车型。是老赵的一句话说到了我心里:“老陈,普拉多其实最适合你。你现在的选题更多的是侧重于人文选题拍摄,这款车拥有纯正的LAND CRUISER血统,但相对于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而言又更侧重于日常的城市驾驶,新款车型更是针对城市应用有了丰富的改款和调教。你对丰田品牌这么忠实又是媒体优质客户,我为你申请两周的试驾,你开出去好好感受一下再决定也不迟。”

    我承认全新PRADO普拉多这款车型并不张扬,但LAND CRUISER血统的身量还是能带给人强烈的威严和豪迈。新款从细节上更多地关注了整车的豪华感和舒适性,大大地增强了人性化的设计。内敛的奢华,低调的尊贵,是我对全新PRADO普拉多最直接的印象,而这一切都基于对一辆SUV的品质提升。买完新车的第一个月我也给自己放了一次长假,一家人从成都出发,沿着西南丝路一直到了云南的瑞丽。这一次真的是为自己而旅行,从心而驾驶。

    面对各种任务,总是与你同行

    此次中国粮食-五谷考的选题拍摄转战多个省份。由于不同地域耕种时间不同加之选题深度因此拍摄量极大。我负责山西、四川、贵州、河南四个省的拍摄任务。其中,尤以四川与河南的两个农业大省是主要拍摄方向。成都平原的水稻产区和郑州附近的小麦机械化种植区将是最出彩的。

    为了赶时间,两个拍摄点间大多在高速上飞驰。城市成为了我们远行路上的驿站。我们在那里休整,补给,为自己的座驾调校,奔赴下一个拍摄点。喜欢PRADO普拉多V6 4.0L发动机在低扭矩高速行驶中的稳定输出。这一点在城市与高速行驶中尤为重要。可以说,中国现在道路建设还是日益完善的。在我近些年的驾驶记忆中90%的国道与省道路面状况都很好。

    毕竟,我们不是天天行驶在可可西里的无人区,SUV的跨界舒适性设计与调整更加符合日常的驾驶和旅行。在上期的国宝四川选题拍摄中,已经和读者们圈点了全新PRADO普拉多的后排空间优势。这一次,我将睡袋直接放进了车里。将第三排座椅放倒,足以满足短暂的休息与小憩。配合车内的独立温控系统,让我正真拥有了一路的从容。

    可以说本次选题的拍摄是我从业以来最为开心的一次经历。首先,拍摄题材大多是丰收的现场,摄影师很容易拍到现场感很强的照片。一望无垠的麦田,三台一组的联合收割机,让人联想到“大生产”的年代。到处都在忙碌,每个点都有故事。单张、组照这里是摄影师的天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巩义附近,一座座石像生整齐地矗立在麦田里,仿佛也是从地里长出来得一样,静静地守候着麦田,犹如Q版的复活节石像。编辑不在身边,从造像上看我估计是宋朝的石雕,又不敢确认。将车停在田间和老乡们询问,老伯拍着我的肩打趣地说:“问村长去!”

    当大家读到本期五谷考选题的时候,北方的冬小麦已经完成了收割,南方的三季稻即将开始夏种。希望每一位热爱生活的读者都能开上你们的车,离开熟悉的城市,去闻闻那曾经熟悉的泥土的味道。我喜欢将全新PRADO普拉多停在那金黄色的麦田里,任由它大口地“呼吸”。我知道它不知疲倦,我知道它从不会放弃我,不会让我们夜宿旷野。它总是坚定地与我同行,穿行在城市的“森林中”,发现一个又一个远方的未知。全新PRADO普拉多,你就是我的守望者!

    (更多PRADO普拉多的故事正在路上……)

   文字来源于--华夏地理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