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江淮半年财报遭质疑 诸多问题同时爆发

江淮半年财报遭质疑 诸多问题同时爆发

大家车网 2011-08-19 00: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AutoFan

引言:江淮2011年度半年报刚出,便有媒体发布消息,称“看不懂江淮2011年的半年财报”。随之,江淮汽车就陷入了一个“埋”着关联交易、巴西建厂、结构调整等郁结了众多疑问的“问题坑”。

似乎是半年报点燃了江淮汽车(600418)的被关注率,在过去的几天中,这个沉寂了大半年的车企突然成了业内的新话题。

江淮2011年度半年报刚出,便有媒体发布消息,称“看不懂江淮2011年的半年财报”。随之,江淮汽车就陷入了一个“埋”着关联交易、巴西建厂、结构调整等郁结了众多疑问的“问题坑”。而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爆发,江淮方面显然已经手忙脚乱。

报道中的关联交易数据计算有误、现在根本没有分网计划、巴西工厂建设还没提上日程,所有有关江淮的新闻报道似乎都是“不符合事实”的。刚休完病假的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王朝云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全国媒体解释江淮目前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可以公开的计划。“这些事情我们自己内部都没听说过”。

江淮汽车半年报显示,在进入轿车领域的第四个年头,江淮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4.38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净利5亿元,同比增长2.2%。没有比亚迪的暴跌八成,也没有长城的逆势上扬,销量同样下滑,但涉险过关的江淮在业界看来似乎更可疑。

这是继与仰融的正道公司合作事件之后,江淮再次被业内提起。这也证明,虽然过去了半年,但江淮总经理安进承诺的百万辆乘用车目标并未被业界淡忘。而江淮传言带来的疑云也映射出整个汽车产业的躁动。

关联交易质疑?

尽管股吧里充满了牢骚和丧气话,但江淮汽车的股价仍是国内汽车A股中比较坚挺的。而这也是让很多业内业外人士疑惑的原因之一。

因此,江淮2011年度半年报一出,即有证券媒体报道称,其平庸的业绩下有着让人担忧的飙升的关联交易额。据称,上半年江淮汽车有多笔关联交易,总金额高达17.75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具体数字为398.59%),与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仅6.74%不符。很快又传出,江淮汽车与江汽集团旗下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安凯客车之间的关联交易存在数据不符的现象。

对此,江淮汽车董事会秘书王敏表示,对江淮关联数据增长4倍的报道有误,江淮汽车今年上半年关联交易的增幅只有6%。今年上半年,江淮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总计17.75亿元,2010年半年报中并无直接对应的数据呈现,但根据江淮与数十家关联企业的交易记录粗略计算,增幅确实在分析师所称的“可控范围内”。

虽然数据存在分歧,但业内人士对江淮关联交易的质疑是正常的,扎根安徽的江淮汽车本身的关联企业分支众多,在进入轿车生产领域后,又有100余家为江淮汽车配套的供应商进驻到安徽省,成为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所说的“供应巢”。

江淮方面表示,关联交易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稳定、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在保证采购配件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同时,在不增加销售费用的前提下,能够扩大公司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因此,所进行的关联交易将有利于本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公司进一步培育核心竞争力。

西南证券分析师刘峰表示,对于今年国内汽车业的大环境而言,通过固定的关联企业进行配件采购对于控制成本的作用明显,但其带来的应付款项的增多和对关联企业依赖加重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关联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企业互为参股或控股公司,因此,双方的交易是在非竞争性的环境下进行的,很容易通过产品溢价等方式进行利益的输送。而这种输送往往会比较隐蔽,在报表里是不可能看出来的。

证券分析师赵跃则指出,江淮并非唯一一家关联企业众多的车企集团,日前在上汽整体上市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其上市关联企业华裕汽车,在香港上市的华晨汽车更是凭借对关联企业的利润操作不仅摘掉了ST的帽子,还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股价与盈利齐飞。

记者则在调查中发现,江淮汽车“上半年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一项中,虽然今年上半年仅比去年增长了1%,但构成却发生了变化,其中上半年江淮汽车通过向关联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9.3亿元提高了27%,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8.88亿元,同比只增长了13%,相比之下,江淮在与关联企业的交易中,“顺差”近30亿元。

而这也解释了对于关联公司延峰伟世通有买有卖的行为,“公司统一采购,然后再销售给关联企业,”江淮相关负责人并不避讳这一操作,而延峰伟世通内部人士也表示,江淮主要是采购者,唯一向延峰伟世通出售产品的可能性就是其自己买入配件,然后转手卖给配件商,从中赚取差价。

虽然在关联交易中净赚30亿元,但江淮的投资活动并不顺利。半年报显示,由于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操作不利,江淮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70.7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大幅增加也主要靠短期借款增加带来。这种投资方式显然会使企业短期内的资金压力增大。

为了后续产能扩张的需要,今年上半年,江淮提交了公开增发募集资金的方案,拟增发数量不超过 1.5 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 28 亿元,该方案将在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被“期待”的调整

王朝云对于分网的传言很无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反正我现在是根本没听说有这种计划。”

近日,有媒体消息称,江淮汽车组织架构将调整,方案将在9月份正式通过。据透露,本次架构调整主要涉及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乘用车事业部和商用车事业部。其中,乘用车事业部将分成两个:销售一部负责瑞风、瑞鹰和宾悦等偏商务车系列。销售二部负责和悦、同悦、悦悦等轿车系列。这种组织上的分离反映在市场终端,自然就是目前自主品牌很流行的销售渠道分网。

对此消息,王朝云虽然表示并不知情,但并未否认江淮内部是曾有过这种说法,该设想显然并没有被采纳。江淮内部相关人士则直言,“比亚迪倒是很早就分网了,但你看现在是什么结果?”

记者了解到,江淮乘用车事业部下辖的营销公司早就根据车型推行了分部制,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偏商务车型和轿车车型的销售。以解决两类车型各有自己客户群的问题。而在终端销售上,分网也在潜行中,但并非彻底的分网,而是根据经销商加入的时间和条件由其自由选择。分析指出,江淮这样做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就是避免了比亚迪分网过程中经销商承受压力过大的前车之鉴。

自2007年涉足乘用车之后,江淮的“事业部制”就一直在摸索中,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乘用车事业部职员的名片上部门和职务的变化。最初的乘用车部门由乘用车制造公司和乘用车营销公司组成,之后合并为乘用车事业部(公司),将产、供、销合并在一起。商用车方面也是如此,目前,商用车事业部下面有三个营销公司,分别负责轻卡、重卡和客车底盘的销售。

“现在我们有五个事业部: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国际公司、多功能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公司。”江淮股份公司市场部科长张健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

业内人士指出,显然,在比亚迪模式恶果呈现以及目前国内销售环境下滑的情况下,江淮短期内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实施分网战略。

但是,业界还是期待着江淮的调整。因为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对商务车更为倚重的江淮似乎更有彻底分网的必要性。

首先,从车型特点和营销上来区分,瑞风瑞鹰与轿车放在一个渠道里销售并不会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其次,从江淮汽车日前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4亿元,同比增长7.9%;二季度除轿车销量同比、环比均增长以外,其他车型销量增速均明显回落。其中,作为公司盈利主要来源的MPV和轻卡在二季度销量环比分别下滑33%和12.1%。而轿车的销量增长主要由价格低的车型出口拉动,因此,二季度江淮的毛利率同比、环比分别下滑3.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其面临的成本压力陡然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轿车方面的业务、调整产业结构则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与长安一汽轿车相比,没有任何合资基础的江淮有着另一重心事,那就是快速提升盈利。江淮相关发言人称,截至2010年底,江淮已在轿车业务上基本实现盈亏平衡,2011年初则实现了微利。

关键是,2011年,江淮并无全新车型推出,这使得“上量、盈利”的目标更为艰巨。

2010年底,在江淮一百万辆下线的誓师大会上,江淮总经理安进在解读一系列宏伟目标时,同样强调江淮要提高溢价能力。今年3月,江淮宣布投资约21.85亿元用于在乘用车基地中增加一条B级生产线。

今年1至7月,江淮轿车累计销售9.28万辆,同比增长37.23%,但占总销量的比例只达到32%,离今年的18万辆目标仍有距离。

按照江淮的“十二五”计划,乘用车在未来百万辆总销量中的比例将增加至2/3,即要在现有基础上翻番。据悉,新增的24万辆产能最快将于2012年底建成。届时,江淮的乘用车产能将接近60万辆的目标。

踌躇中的“巴西盛况”

在汽车证券分析师赵跃看来,无论是关联交易,还是组织结构调整,都影响有限。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江淮出口到巴西的车究竟卖得怎么样,更进一步,“出口这么多车都卖到哪里去了。”

日前有报道称,江淮汽车8月1日宣布,将在巴西投资6亿美元兴建工厂,以扩大其在巴西的市场份额。该工厂将于2014年开始投产,年产10万辆。对此,王敏表示,建厂的目标是有的,但现在并未启动,具体日程表也并未定下。

据悉,巴西市场在江淮汽车海外市场布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据统计,2011年1至6月订单已达22559辆,其中同悦20500辆、和悦2059辆。在充分挖掘巴西市场的同时,江淮乘用车已经把目光转向阿根廷等其他南美国家,并欲在南美建立组装工厂。

在进军海外这条路上,江淮借助其商用车的优势趟开了路,然后借低价自主品牌轿车占领市场,可以说,这种配合战略国内其他企业很难做到。在江淮汽车的官方首页上,除了英语、法语和德语,还有很多“蝌蚪文”,都是为了包括巴西客户在内的众多南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所考虑设置的。

去年江淮就已与巴西第一大汽车经销商SHC 公司签下协议,由其代理销售江淮品牌汽车。根据双方协议的约定,从2011年1月份开始,要达到月销量3000辆以上的目标。具体年度销售目标为2011年达到45750辆,到2020年实现销售7.2万辆。

王朝云表示,“对于海外销量所占比例以及上升幅度目前尚无准确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7月上升得很快,这个月应该也不错。”

海外业务的增长确实是江淮上半年的意外支撑。统计显示,上半年公司共出口各类汽车 35518台,同比增长255%,其中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587%,增速行业第一。而巴西市场则居功至伟,尤其是同悦车型,上市三个月即实现终端销售近12000辆,预计在巴西全年的终端销售约4万辆,占巴西市场份额的近2%。

让人生疑的是,在这种大好前景下,江淮的巴西建厂计划却似乎并不顺利。江淮方面表示仍在谈判,而江淮紧张的资金链以及首先满足国内投资需求的思路也被认为是其跨过国门的重要障碍之一。

江淮日前公告称,为保障公司乘用车扩建项目的顺利进行,江淮拟利用自有资金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集团”)购买相关土地。该宗土地面积为1047.5亩,总地价1.28亿元,而江淮将以现金方式购买。

而除了乘用车扩建,江淮目前仍处在投资期的国内项目包括商用车、轻型客车等项目的投资达十几亿。

分析认为,巴西是否将成就江淮的未来还未可知,但国内是江淮的根基却是毋庸置疑的。与长安的四处布局相比,江淮在全国布局上仍相对“淡定”,固守安徽进行江淮的基地投资建设。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