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红色动力助推现代速度

红色动力助推现代速度

大家车网 2011-08-03 12:06 来源:网上车市 作者:

6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表彰大会在北京现代迎宾馆召开。会议的主角,不是土生土长的国有企业,也不是事业单位,而是一家活力四射的合资企业——北京现代

合资企业也建党组织?这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事实上,国外品牌在多年经营中国市场后,已经逐渐学会了本土化的生存方式,党支部、工会已经不是新鲜事。以上海为例,截至去年,在1500多家跨国公司中,已经有91%的企业建立工会。

不过,对于如何发挥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助推作用,很多合资企业和外企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实践证明,将党建工作同企业经营目标紧密结合,两者就会产生极大的合力。北京现代就从党建工作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有作为才有生命力

北京现代党组织在中外籍高管的支持和肯定下,党建活动工作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并对北京现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怎样融入企业、有所作为,成了党员先锋作用的最好注解,北京现代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

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回忆说,自己还清晰地记得,北京现代在2002年刚成立时,以76名共产党员为中坚力量的一批圆梦人踏上了开创北京汽车新的历史的伟大征程。九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北京现代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公司的党员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1200人。

人数规模扩大的背后,则是共产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的先锋作用。从不分昼夜完成第二工厂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到2010年冲击产销70万辆,再到大力推进第三工厂建设项目,公司的共产党员们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目前,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党委进入了“创先争优”活动第二阶段工作,这正是北京现代向百万辆级乘用车企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北京现代党委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立项,最终,各级党组织累计向公司党委提报项目1179项。

公司党委还引入“TOP10”项目管理方法,每一个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都确定自己的“TOP10”项目,逐项公示、严格落实。公司党委还将部分重点部门确定为公司党委委员的基层联系点,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制定了公司级“TOP10”项目,各位党委委员亲自挂帅,确保重点项目万无一失。

在本次表彰大会上,北京现代党委评选出了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优秀共产党员”,获奖者都是在业务线表现突出的党员组织和个人。这次奖励也充分表明,共产党员已经成为北京现代员工群体中的中坚力量。

打造默契的中韩联队

一支足球队的战斗力强弱,不在于队中外籍球星有多少,而在于本土球员和外籍球员的配合默契程度,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和外方员工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北京现代通过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很好地理顺了两者关系,提升了合作水平。

北京现代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峰说,在“创先争优”第二阶段活动中,北京现代党委作出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主动与韩方驻在员沟通活动情况,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质量管理部党总支、第三工厂临时党支部、生产管理部党总支等各基层党组织在立项工作中,通过调动本单位韩方驻在员的积极性,发动他们共同制定和推进党员立项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中韩合作水平。得益于此,这几个单位因此都入选了北京现代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对此,北京现代的韩国籍总经理卢载万都看在了眼里。“公司的共产党员们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卢载万感慨说,“北京现代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与驻在员们密切沟通,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以人为本的交集

中韩两国都属于东亚文化圈,文化内核有着共通之处。不过,中韩两国的文化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对合资企业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党建工作成为北京现代消除文化差异、达成统一目标的润滑剂。北京现代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峰说,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关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与北京现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谋而合。这一交集使得北京现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显得顺风顺水。

“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为广大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是北京现代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党委书记李峰介绍说,2011年,从员工薪酬的较大幅度增长,到员工停车场改扩建、员工餐厅以及工作环境改善、生产计划的合理安排;从对新任干部培养手段的创新,到启动第二期学分银行项目等,都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和谐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经理卢载万也认为,党建工作使得中韩双方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达成高度的共识。他希望公司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切实用先进的文化激发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

国际品牌如何在中国获得竞争优势?《华尔街日报》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未来几年中国和其它重要新兴经济体中的商业机会预计会是发达国家的5-10倍,相信那些能够调整自己、适应诸多挑战的企业将会获得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最佳机会。

这些挑战同样包括如何学会运用党建工作这把利剑。倘若能够将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同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相结合,国际品牌才能真正找到如鱼得水的生存之道。在这方面,举重若轻的北京现代已经为同行做出了表率。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