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享受“易生活” 惬意您的生活

享受“易生活” 惬意您的生活

大家车网 2011-06-23 10:14 来源:网上车市 作者:

8:00,你设定手机闹钟定时起床,打开电脑查看邮箱;

8:30,你在整体厨房里,用智能高压锅煲上一锅杂粮粥;

9:00,你遥控打开车库门,开着私家车前往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

13:00,你用远程视频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同事商讨工作事宜;

21:00,你在享受完多功能整体洗浴后,放松了自己疲惫的身躯;

22:00,你在床上用平板电脑看着最新的热门电影;

 ………………………….

这就是最简单的一日生活。

但是如果失去科技,你的生活会变怎样?在每天忙碌繁琐的工作后,你怎样保证能够定时起床;想要吃一顿热腾腾的早餐,可能在生火的步骤便让你有了放弃的念头;徒步抑或自行车的上班方式、单调枯燥的娱乐生活,大概让生活在21世纪的你都无法想象。因为你可能并不了解,自己过着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易生活”。
何谓“易生活”?

就像前文所提的一日生活行程,虽然普通,你发现了吗?其实它描述就是一种“易生活”:人们用手机、网络沟通取代了繁复的书信往来,节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到达时效;人们花大把的时间浏览网络,在线进行工作、购物、娱乐,体验网络带来的一站式服务;即使油价上涨,怨声载道,以车代步也仍旧成为生活幸福指标,这些对我们来说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其实就是“易生活”。因为人们已经开始不知不觉享受每一项科技的成果,并且懂得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需要对“易生活”作一个定义,那便是一种因为科技进步带来的方便简易生活,并且人人触手可及。

“易生活”为何而来?

1876年3月10日,自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开始,130年的时光流逝,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到如今乔布斯所刮起的“苹果”热,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移动上网的乐趣,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已经完全超越了当初人们的预计想象。也许15年前,你还在计算寄往大洋彼岸的书信何时才能到达,如今却只需手指轻轻一点,一封Email便可瞬间传达祝福想念;或者10年前,一个城市朋友相见亦不方便,如今你们却可以开着车一同自驾出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景。正是因为看到科技为生活所带来的便捷,所以当面临巨大的就业升学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一直高呼生活太难的时候,我们才需要拥有最简单的“易生活”。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以人为本,这都不仅仅是热情激昂的广告语,每一项科技成果都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我们无意识忽略了“易生活”,却已经离不开它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享受“易生活”  惬意您的生活(0) 大家车网

奇瑞E5——纷享.易生活

近日,国内第一辆推崇“易生活”全新理念的人本科技中级家轿——奇瑞E5,正式宣告其将于7月初登陆国内市场。作为全面刷新媒体及消费者对国内家轿市场的现有感官认知的轿车,奇瑞E5不仅融汇了先进的科技与工艺,更将人性智慧融于设计的每一处细节,开创了自主科技家轿汽车工业史上真正意义的创新传奇。

严格意义来讲,奇瑞E5应该算是汽车领域“易生活”理念的首创者,在造车之初,奇瑞E5就对“易生活”有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于E5而言,“易生活”不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造车理念,通过将人性化科技运用于汽车本身,来达到易化驾乘者生活这一目的,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化繁杂为简易的处事情调。

“易生活”理念的提出仅仅是奇瑞E5进军科技家轿市场的第一步,而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实践才是E5真正奠定家轿领域地位的根基。先览奇瑞E5的舒适惬意的空间,较好的照顾了车内乘客的头部空间,舒享自由空间,而多达20多处的储物空间设计,亦精心为驾乘者随身携带的钱包、手机、矿泉水等,都提供贴心“容身之处”,有效延伸了E5的内在格局。

“科技易化生活”的魅力,更体现在奇瑞E5的科技配置上: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系统,彻底简化了以往车辆启动的繁琐操作;前雷达+倒车视屏影像系统,免除了车主日常泊车的“后顾”之忧;GPS中文导航系统,使全国362个大中小城市的交通线路不再陌生,随时随地尽享每一处风景,体验简单生活带来的乐趣;全方位NVH降噪处理,有效的将发动机和外部的噪音隔离在车厢外,让驾乘者坐进驾驶室后,能够安享图书馆级别的静音效果…集大成者,必创不凡之势。

“易生活”势在必行,因为科技只会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需要“易生活”,才能在繁复的生活之上,轻松走向幸福的明天。盛情开启你的“易生活”吧,一同享受当下最流行的生活态度!

据悉为了让更多消费感受“人本科技中级家轿”奇瑞E5的魅力,奇瑞汽车为消费者精心准备了众多好礼,现在登陆奇瑞E5网站(http://cherye5.chery.cn/ )注册信息,参加“抢先订奇瑞E5,送苹果iPad2”活动,到店交付3000元订金,即可在购车时享受相关好礼。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