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以更沉静的心态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以更沉静的心态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大家车网 2011-03-08 10:34 来源:网上车市 作者:

 3月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河南团讨论中,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汽车总经理郭振甫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发表了自己的三点感受,他谈到的报告内容如下:

首先,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态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办法与思路,更加务实求效了。

在举世称赞中国经济成长的规模与速度之后,政府并没有回避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是更加耐心地倾听民意,更加理性地思考发展中存在难题,保持着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保持着不骄不躁的务实作风,着实让人们耳目一新。从报告中,我们能够听到对物价、住房、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诸多热点问题剖析的深入细致,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可行,对预期实现发展目标的数量化表述,让人们感受到政府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回避,不粉饰,直面难题,开出药方。

比如,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难题的表述,就展示出了坦诚的态度: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社会矛盾增多等等。

其次,报告对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更加理性、更加稳健、更加审慎了。

报告对十二五规划的描述,其中,有十二五宏观经济7%的增长目标,我们认为,作为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纲要性文件,作为一个宏观经济指导性的一个经济指标,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了。这是科学成熟发展观的体现,这是经济快速增长之后对旧的发展思维与发展模式的扬弃。
这一指标的制订,是对过往三十年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校正。在追赶型的发展模式中,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快速增长,迅速做大经济蛋糕,是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但是,长期以牺牲自身资源与环境的代价,寻求发展目标,是渴泽而渔的短视行为。追求更符合经济效率,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才是科学发展的正确路径。现在,7%的增长目标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一指标的制订,还是对过往发展思维的校正。各地政府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背后是GDP政绩观的支撑。政府在考核各地经济发展中,考核官员的升迁中,只有GDP这一个指标,显然,是不够科学的。现在,发展目标制订得低了,这释放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目标中,不能再仅仅盯着GDP了,更要注重所在区域内的民生课题的解决,追求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第三,汽车产业规划提出了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目标,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制造业基地,建立一批现代化产业集群目标的具体体现。这是汽车产业发展更趋理性、也更趋沉静的体现。

2010年,国内汽车产能突破了1800万辆,未来五年内,规划目标是2500万辆。我们相信,这一规模仍然有望实现,但是仅有规模并不能代表中国是一个汽车强国,特别是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给环境和城市交通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要为节能减排、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做贡献,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还要在政策和舆论上进一步加强汽车消费的管理与引导,加强对节能环保车型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引导汽车消费者形成健康、低碳的汽车购买方式和使用方式。

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也面临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汽车产业中有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培育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升级。

报告中,提出了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这其中,就应该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国内汽车产业是一个开放度非常高的一个产业,但是,合资品牌占据了国内汽车产业的高地,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建设一直难有突破,这是国内汽车产业的软肋,这需要政府整合国内汽车产业资源,做好结构升级,技术升级,向着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世界各国都在抢占创新技术的高地,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这就要求汽车行业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能再次落伍。

同时,要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决不能固守国内市场,要放眼全球,大力发展“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海外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兼并。发展一批能够与国际品牌竞争的自主品牌。在不断完善国内市场的同时抢占国际市场,加强中国汽车世界品牌的培养。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汽车产业界忍辱负重,虚心学习,借鉴国外汽车发展的路径与方式,努力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寻找做强自身的出路。这中间,最为重要的是汽车产业界要戒骄戒躁,埋头苦干,练就真本领,才会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抢占世界汽车产业的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