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核心技术缺失 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核心技术缺失 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大家车网 2010-08-12 17:27 来源:网上车市网站 作者:

十年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

10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还不到200万辆,位居世界前十,“10万元家轿”仅停留在概念层面;10年后,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一举跃居全球首位,2010年还有望达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达6300万辆。

这一串串光鲜的数据,让人激动叹惋时,但我们不得不看到这样一个事实:8万元以下低端家用车领域,自主品牌占到80%,相比中高端细分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有,中国汽车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最大软肋,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隐忧。

近日,在落幕的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上,长安汽车总裁助理王俊谈到了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认识。他认为,中国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是核心技术自主化,中国的自主品牌只有依靠“自强”才能得以根本发展。

突围关键  核心技术自主化

与中国汽车产销量突飞猛进相比,在具有标志意义的轿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发展并不理想,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为26.5%,2008年26%,当2009年跃居全球第一汽车市场的时候,也仅29.7%,且主要也仍然是在A级车的中低端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为31.68%,8万元以下低端轿车领域,比重竟超80%。
业内人士分析,自主品牌之所以在低端市场占据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这一领域,消费者对车型技术含量要求相对不高,使得占据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的中国汽车企业,价格极具竞争力。中国汽车要想成为汽车强国,自主品牌必须要占到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实现向上突围,惟一捷径是提升技术实力。

纵观中国汽车成长路,中国汽车发展源于两条技术路线:市场换技术和自主研发,其中市场换技术一度被认为是捷径,但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汽车企业技术积累仍有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等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电动转向、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核心零部件仍由外方控制,一些技术不得不选择引进。在汽车整车开发方面,中国汽车企业的差距更大。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介绍说:“目前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主车企的大概30%左右”,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绝大部分知识产权都是属于合资品牌企业。对于我国自主汽车产业而言,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完全掌握。因此,要想真正成为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长安汽车研究院赵会副院长如是说。

矢志不渝  自主创新谋发展

在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突出了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近年来,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秉承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和市场竞争的培育下,自主研发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其中,代表着中国自主开发的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长安C系列发动机,已经掌握了GDI、TC、DCVVT等目前世界发动机领域的领先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企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领跑者,长安汽车不仅掌握了混合动力核心技术,还实现了国内首台氢内燃机的成功点火,重混动力也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阿特金森循环系统动力的研制成功更为长安混动实现新突破。电动汽车方面,长安也已掌握了整车集成及控制、电机及控制、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三大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关键零部件研发及制造能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先生指出,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段时间实现量的增长,对企业是一个利好;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市场变化,资源的流动、产业的重组以及技术的进步,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使得更容易获得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表示,长安汽车将紧抓市场机遇,坚持自主创新,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愿景,“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加快企业发展。据悉,长安汽车已经汇聚了3000多名一流汽车技术专家,形成“四国八地”全球研发格局,累计获取3874个专利,目前,自主创新能力排名行业第一。近日,长安更在京皖等地加大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结语:历经重重困难,洒下来无数汗水的中国汽车业,而今又迎来新的历史跨越。相信,在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带领下,坚持自主创新,踏踏实实积累技术,很快中国汽车业必将取得历史飞跃。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