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0-07-20 11:14 来源:网上车市网站 作者:
继获得欧洲E-NCAP碰撞试验五星佳绩之后,7月7日,东风雪铁龙C5又在国内最权威的C-NCAP碰撞试验中斩获五星。作为雪铁龙9代传承的高级轿车,C5先后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汽车市场中荣获五星安全评价,标志着其严谨的安全设计与卓越的产品品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C5已然踏上全球五星安全“大满贯”之路。
东风雪铁龙C5荣获C-NCAP五星佳绩
人性安全全面防护
C-NCAP是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所确定下来的汽车碰撞试验体系和评分规则,包括正面碰撞、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在此基础上,C-NCAP在2010年又新增加了儿童安全评测项目。如今,C-NCAP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规范,对提高汽车安全性能作用显著。
C-NCAP碰撞试验测试的是整体的汽车安全水平,涵盖了车身设计、车身材料强度与韧性、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设计等汽车安全的各个方面。
作为B级车中的安全典范,东风雪铁龙C5在车身制造工艺上,采用了主要应用在民航飞机、军用战斗机、航天飞船等尖端领域的ALW航空激光焊接技术,使得焊接强度提高30%,焊点的稳固性非常高,同时耗能降低25%,为C5的安全提供了第一重保证。
与此同时,C5在车身材料的使用上,高强度钢板应用比例达到了60%,双面镀锌钢板高达70%,全面保证车身的整体强度和安全性,真正实现了“救生舱式高强度车身”。C5的车身侧面大量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前排两侧门内置了两根防撞梁,防撞梁采用了强度超过1600-1800兆帕的特种钢材,这也是整个车身钢材强度最高的部分。尾部的防撞梁隐藏在后保险杠内,能够有效地吸附撞击时产生的能量,抵抗外部对驾驶舱产生的冲击。而在底板的两侧以及中央部位都有高强度的钢梁作为舱体的支撑,车门内置的防撞梁和舱体的钢梁对驾驶舱共同形成了一个360度的保护。此外,车身顶部采用的是高强度双面镀铬钢材,内部的车顶防撞梁能有效地对舱体形成了保护,即使在车身翻滚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发生变形。
在安全配置上,C5不仅配备了带制动力电子分配的ABS、紧急制动辅助和ASR电子防滑系统,而且拥有包括前排双气囊,侧气囊和侧气帘以及后排双侧气囊在内的8个安全气囊,实现了全方位的车内乘员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出色的座椅设计特别是儿童安全座椅设计,C5在儿童安全评测项目中的表现相当出色。事实上,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与之相伴的车祸也越来越难以避免。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首份《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危害人群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据该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的儿童致残。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在驾车事故中,危险人群是10~14岁儿童和15~24岁青少年。由此可见,针对青少年和儿童的保护性设计,必然成为未来汽车安全设计的重点之一。而在这一领域,C5无疑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9代传承创新血脉
汽车安全是一个古老而不衰的话题,伴随着汽车的兴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东风雪铁龙C5传承了雪铁龙90多年的历史底蕴,具有着不断追求更高安全水平的创新血脉。
1924年,雪铁龙推出了欧洲第一款采用全钢车身的车型——雪铁龙B10。在B10问世之前,当时的汽车车身大都采用木材和钢板混合的车身,在防撞击、抗颠簸等方面都存在着难以改进的缺陷。雪铁龙开创的全钢车身设计,经过冷冲压、通过焊接装配的元件构成,对冲击力有较大的抗力,突破了汽车设计的瓶颈,推动汽车工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55-1975年,在第四代雪铁龙DS上,盘式制动首次作为标准装备出现,DS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前盘式制动的量产车型。此外,DS还拥有液压双路制动控制,可以根据载荷在前后轮之间分配制动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抓地性。DS出色的安全性能也被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将军看中,并保护这位著名的二战领袖成功躲过了秘密军事组织OAS的一次刺杀:1962年8月帕蒂-克拉玛(Petit-Clamart)刺杀戴高乐将军,虽然戴高乐将军的座驾DS的车身车胎都被击中,由于DS卓越的操控性,戴高乐的司机才成功地避免射击手的扫射,最终脱离险境。
1991年,雪铁龙推出了举世闻名的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再次为汽车动力总成领域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后轮随动转向技术能够确保车辆在转弯时,后车轮能随着前轮朝着同一方向移动,减少转弯或者急刹车时的不稳定性,有效减少车身侧倾。这项专利技术迄今为止也只有雪铁龙公司所独有。
无论是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安全技术,还是今天的五星安全殊荣,都见证了东风雪铁龙C5“以人为本”的造车理念和创新精神。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东风雪铁龙C5将缔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