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9-08-07 15:50 来源:网上车市网站 作者:
从事采矿行业的人都有感觉,新疆哈密已成为目前业内的焦点。勘探人员近日在该地区探明煤炭总资源量20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田;作为“疆煤东运”的主战场,哈密市又以一单年产300万吨煤炭加工储运基地的合同拉开了当地煤炭产业大招商的序幕。对此,哈密奥凯矿业公司做勘探工作的刘敬才表示,哈密地区的煤矿勘探、煤炭生产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勘探工作必将更加繁重,但奥凯公司的勘探人对为行业、地方作出新的贡献已后顾无忧。
科技助力 勘查工作插上翅膀
为什么老刘如此自信?这还要从勘探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说起。过去地质勘探技术落后,“罗盘加放大镜”是当年地质勘探队员的两件“看家宝”。因此许多交通条件恶劣的地方,以及一些埋藏很深的矿就找不到。新疆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通常又在大漠底下,若只凭勘探队员两条腿,想“踏破昆仑千里雪,走遍荒野万里沙”是不现实的。
时过境迁,当年的小罗盘已由GPS卫星定位系统取代,X荧光仪对地质队员采集样品准确定量。而勘探队员从一个矿点到另一个矿点,再也不用靠自己的双腿艰难跋涉了:刘敬才现在开着一辆郑州日产D22皮卡,虽然只购买了3个月,但行程已经超过了1万千米。
老刘对这款车是赞不绝口:“郑州日产的D22皮实得很,听说畅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年销售30多万辆,是全球最畅销车型之一。直到今天,还稳居高端皮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性能等各方面都没地说,跟着工作队每天在大戈壁上和沙漠边缘穿梭,比我们搞勘探的还能吃苦、还任劳任怨,在这么差的环境下也从来没闹过情绪。这路况,也真难为它了,真不愧是中国高端皮卡经典之作。”
保障安全 野外作业从此无忧
野外勘探绝对是世界上最苦的一个行业,“有女不嫁勘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一日回家转,背包脏衣裳。”几句苦涩的顺口溜,是勘探人的真实写照。
老刘的工作很枯燥,一直是打井、找煤、找水,风餐露宿。来到哈密后,他开始负责勘探哈密地区东部的野马泉矿区,这个矿区距蒙古国边境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千米,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没想到,刚刚在哈密开展作业,工作队就遇到了大风沙天气,风刮了一天一夜,帐篷也丢了。几个同事怕被刮跑,就把绳子系在腰上,彼此连成一体。
老刘说,在这种地方最可怕的就是风沙,不过现在随着后勤保障的不断完善,环境的险恶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今年春天,他们也遇到了一次小风沙,五个人一看西北的天空有些发黄,立即把设备放在了D22的货箱里,盖上帆布,扎好绳索后马上钻进了驾驶室。刚刚坐定,风沙即至,伴着黄沙打在车窗上的沙沙声,老刘还和伙伴们开起了玩笑:“还是驾驶室宽敞啊,车里坐着还挺舒服。”
两个小时之后,风沙过去,工作队拂去车上的黄沙,再一次校准测量仪器,揭开钻探设备上的塑料篷布,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而一旁刚刚经受黄沙吹打的D22,依旧停在那里,为勘探人提供着“避风挡雨”的保障。
步履坚定 只为寻找地下黑金
老刘和他的伙伴们走遍哈密的角角落落,强烈的日照给了他们黝黑的肤色,就是这样一群黑脸的汉子在黄褐色的戈壁上寻找着黑色的金子。
勘探人,什么地方都是家。钻塔一次次安装、立起,又一次次落下、拆卸、运走。今天在山头排放了泥浆,明天就可能喝这河沟里的水。这一钻在老乡的地头,下一钻可能就在几十千米外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
在生命的绝地,他们支起了帐篷,沙柳上晾晒衣被,悬崖边冒起了炊烟。钻机轰隆隆的响声震撼着原始沉寂的大地,测井车在沙漠里奔驰,扬起一路烟尘。手持GPS、肩扛三角架的测量小组,上半天在这个山头,下半天又在那个山沟。为了记录一个原始数据,不惜在沙窝里跑上几十千米。夜深人静,他们在灯光下把一个个地质数据填到图上。累了,像鸟儿一样收翅眯目,躺在沙滩小憩;烦了,对着沙漠尽情地发泄呐喊;晚上想家了,望着天上灿烂的星星和月亮,倾诉衷肠。
像老刘这样的勘探人,是开拓原始洪荒地的先行者,蓝天见证了他们洒落大地的汗水,大地记录着他们奔波的足迹。苦、累,他们毫不计较,反而心存感激,身居恶劣环境的日子太多,工作条件还是一如既往的艰苦,但工作设施和保障在不断进步,当从地下挖出那乌黑发亮的煤块时,“老刘们”会觉得这是最幸福的瞬间。
“选择了勘探,就是选择了寂寞和艰苦。我们注定要比其它人默默无闻,但我更知道这份工作的意义,祖国的煤炭事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人,因此,为了能够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还要用更坚定的步伐走下去。”
责任编辑: 陈喆
上一篇:汇聚全家福,共迎祖国60华诞 | 下一篇:锦湖轮胎携手曼联: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