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广州本田高层变动真相:“大广本”出炉?

广州本田高层变动真相:“大广本”出炉?

大家车网 2008-11-07 18:31 来源:网上车市网站 作者:

虽然从6月份开始就倍受猜疑,但是下午最终出来的广州本田高层任命变动结果还是出乎意料,此前的各种猜疑版本最终也烟消云散。

官方的版本是这样的:“广州本田对外公布:广州本田董事长陆志峰先生因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职务,由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先生接任董事长之职,并兼任执行副总经理。同时,任命姚一鸣为广州本田副总经理。”“大广州本田时代”开始拉开序幕。

广汽集团旗下另外一个核心的合资公司广州丰田也将发生类似的变化。那么,透过事件的背后,广州本田以及随后的广州丰田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变化的背后
    其实,从6月份开始,坊间就一直有诸多的传闻出现: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会发生巨大的人事变化。而且版本多样,不过这一切都随着广州本田在昨天的董事会会议之后正式对外公布高层变动的消息而烟消云散。
 

  “此次变动和广州本田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有关。”下午,广州本田公关部表示,“从去年开始,广州本田业务开始逐步拓展到研发、发动机和相关零部件,广州本田未来的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展。此次人士调整,将围绕着广州本田未来的事业计划来进行。”

广州本田方面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何会发生的原因,但是正在逐步迈向新台阶的广州本田发生如此大的人事变动肯定有深刻含意。不过,从去年以来广州本田一系列的变化,还是可以看出广州本田此次人事变化的端倪。

首先,广州本田正在建立一个“大广州本田”体系,在在未来的三年内将逐一完成包括黄埔工厂、增城工厂、研发公司、自主品牌、发动机公司以及零部件公司、销售公司在内的完成完整建制。付守杰此前多次对外表示,广州本田未来的长期目标将不会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简单的工厂,“广州本田未来将成为包含有研发、制造、销售和零部件等完备体系的企业。完成广州本田从‘工厂’到‘企业’的转变。工厂只是一个生产基地,而企业则升级为一个制造系统的完整细胞。”

  从去年开始,“大广州本田体系”已经开始着手新的变化,首先成立的研发公司已经承担未来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的重任,今年开始实施的销售本部制将为未来筹建“Honda”和“理念”双品牌销售公司进行推进,正在建设的发动机工厂将成为未来广州本田加速国产化的推进器。

广汽的野心
    如果此前的传言没有错的话,不久的未来,广州丰田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作为广州汽车集团两个核心的经营体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动机是什么?广汽在做什么?

  今天上午,我进书店,买了一本《见证:广州汽车10年》这本书,这本书里面,经历了广标时代失败的和广州本田辉煌的人,对于汽车行业的变迁印象太深刻,包括市长张广宁在内的广州市府高层都清晰地认识到汽车行业对于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的意义。
    而且,经历了广标的惨痛再到广本和广丰辉煌的广州汽车,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动力肯定来自于广州汽车自身对于更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由于在制造底蕴以及人才储备上的不足,广汽集团虽然10年励精图治,但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一条迅速突破的捷径仍然是非常艰难的,不用说目前领先的三大集团,还有同样虎视眈眈的长安和四处扩张的北汽。所以,我觉得广汽现在通过10多年的经验,肯定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坐稳老四这个位置这么简单。
 

 10年的广州本田和蓬勃发展的广州丰田已经成为合资公司中无法忽视的力量。所以,拥有这两个“现金母牛”的广汽集团,正在对两个核心子公司进行进一步的体系优化行动。成立“大广州本田”和“大广州丰田”体系,成为广汽股份底下并不具有建制的类似投资公司体系,“大广本”和“大广丰”将成为广汽集团链接“本田体系”和“丰田体系”各事业板块的中间元。

 从汽车制造行业的规律来看,由于物流供应的限制,在三年之前,50万辆将是一个汽车制造中心的最有效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之后将成为不经济规模。三年之后,虽然信息化的帮助可以提高经济规模的数量,但是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规模不能无限扩大,对于旨在突破100万辆的广州本田来说,要在产能逐渐提升之前完成体系的优化已经成为必然。

“大广本”和“大广丰”体系组建更加完备而且实力更为强劲的两大事业板块,不仅为广汽集团供应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储备,也成为广汽集团未来征战的锐器。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