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8-09-17 14:12 来源:吉利汽车 作者:
新车刚买三月就遭遇爆胎,损失严重还差点丧命,司机一怒之下将汽车厂家告上法庭,要求承担爆胎事故导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目前,这一被称为全国“爆胎第一案”的车主状告厂家案,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引来车主的一片叫好。
背景回放
2008年7月31日凌晨1点过,浙江金华籍司机李某驾驶一辆小型机动车,以60-70公里的时速,在路经金华市武义东升东路桥段时,因下桥中轮胎碰到减速带突然爆胎,致使车辆失去控制。几次翻滚后,不仅车辆损伤严重,自己也差点丧命。结果,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只赔偿了6万元损失,而实际损失与保险公司理赔之间的巨大差额,则由李某个人承担。李某认为,事故是因轮胎爆胎而起,因此车辆提供厂家应为车辆爆胎负责,于是决定起诉厂家,并索赔30万元,由此引发全国“爆胎第一案”。
爆胎招来一年徒刑
无独有偶。在李某因爆胎状告汽车厂家前,浙江还发生过一起因轮胎爆胎而司机获刑的事情。2008年1月,嘉兴籍司机徐建国驾驶的面包车因突然爆胎酿成事故,致使乘客一死五伤。后虽核实徐某并无酒后驾驶、超速、超载任何违章,但法院还是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年,缓期1年,并吊销驾驶执照。依据是:徐某在爆胎后踩了刹车,属处置不当,存在过错和过失。
此案引发的争议至今未平。市民认为,这场因爆胎引发的“惨祸”,是交通意外而非交通事故,“交通肇事罪”量刑不当。相关律师认为,交通肇事罪量刑,必须在主观上有过错或过失才构成犯罪,但爆胎是不可预测的,也是不可控制的,因此把责任完全归咎于驾驶员的操作水平不公平。
“头号杀手”
爆胎与疲劳驾驶、超速并列为道路交通的三大杀手,但由于爆胎的不可预见和难以控制,因此又被称为“头号杀手”和“隐形杀手”。近年,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与高速公路的增加,由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46%都是由轮胎发生故障引起,而爆胎一项更是占到轮胎事故总量的70%以上。
正因此,对于爆胎究竟该由谁来负责的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受伤的咋都是司机
从李某状告厂家案到徐建国获刑1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其在驾车过程中既没违规也没违章,造成事故的惟一原因就是爆胎,而且经交警部门认定又都属于交通意外,可由此产生的责任,最后却都由司机个人承担。这也是全国“爆胎第一案”,为什么广受关注和车主叫好的原因。因为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无一例外,最后的事故司机都是责任追溯方,而对汽车生产厂家的责任追溯却几乎为零。
究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把爆胎控制列入整车的安全标准,因此当事故发生后,判定事故责任就往往集中在司机的驾驶行为上,如果驾驶员在爆胎的瞬间有踩刹车的行为,就会被判定“操作不当”,从而承担事故责任。
但问题是,爆胎事故本身,并不是以司机的个人意志来决定的,由司机因为本能反应来承担事故责任,显然有失公平;加上保险公司在理赔爆胎事故时,遵循的又是意外伤害保险条例,并不承担实际损失与理赔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更让事故司机雪上加霜。
厂家的责任
李某说,他之所以想到告厂家,是因为觉得身为汽车的制造和销售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在产品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因素出现事故时,厂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日前某网络举行的“谁该为汽车爆胎买单”大型互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对象也表示,汽车厂家应该为汽车爆胎买单。
而众多法律界人士也认为,法律不可能对每一项具体的事物作出规定,类似于爆胎这样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专门法规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从源头扼杀爆胎的危害。浙江省司法厅直属所浙联律师事务所主任戴和平高级律师说:“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有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当汽车出现爆胎的时候,依然能让汽车处于受控状态。而这样的新技术一旦成熟,即可用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强制使用,就像当年安全带的出现和强制使用一样。”
但又由谁来作为主体,推动爆胎安全技术的强制使用呢?“当然是汽车的生产厂家!”戴和平说。
眼下,全国“爆胎第一案”虽未开庭,但其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也许,这正是“爆胎第一案”的最大意义。
○相关链接
汽车领域的
“哥德巴赫猜想”
高速行驶爆胎,是世界公认的行车安全头号杀手。目前,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在解决爆胎安全问题的技术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家在这方面有专门的研究,比如采用特别加厚的轮胎内壁和安装在轮毂的电子警报系统向行驶者发出预警等,但这些技术虽然能对车辆爆胎问题起到一定的预防和预警作用,却都不能彻底解决爆胎后的车辆控制问题。所以,爆胎安全,一直又被称为汽车安全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这项国内外汽车专家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最近已由我国的吉利汽车完全攻克,并即将投入市场。据说,吉利这项被称为BMBS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可在爆胎发生的瞬间启动,并接替驾驶员对车辆进行自动操控,当系统将车速降到安全车速的时候,驾驶员才能重新获得对车辆的操控权。
责任编辑: 陈喆
上一篇:狂风知劲草:透析汽车税改后的微车品牌 | 下一篇:“节能”、“精品”成济南汽博会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