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 沃尔沃

车企高管频繁变动 人事“换防”密集期

大家车网 2012-09-24 11:27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耿慧丽

车企高管人事变动,在急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尤其在车市低迷、车企业绩增长乏力的时候,更是人事“换防”的密集期。

    不过,近日标致雪铁龙(PSA)亚洲运营部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孙晓东辞职即将加盟吉利的消息,却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孙晓东的这次跳槽,能在今年接连不断的车企人事变动消息中格外引人注目,既和这位营销高手的个人背景有关,亦和其前后两任“东家”PSA与吉利背后所代表的外资与自主两大阵营车企对高端人才吸引力的此消彼长密切相关。

    孙晓东的这次跳槽,只是近期诸多高端人才加盟吉利“大家庭”的一个小高潮。在他之前,同样出自上海通用体系的侯海靖已在吉利的成都生产基地推进生产事宜;前泛亚设计总监马征鲲,也已加盟吉利任集团设计总监。而沃尔沃中国销售体系也首次换成本土高管,近期先后迎来付强、柳燕两位在合资企业、高档品牌供职多年的高端人才。

    手握沃尔沃这样的国际化项目,一心打造“大吉利”的李书福求贤若渴、广罗人才,吸引诸多高端人才纷纷前来“投奔”,只是当今中国汽车行业高端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在外企本土人才晋升遭遇“天花板”、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以及国际化战略推进的大背景下,还会有更多的“孙晓东”们选择自主品牌车企为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几年诸多技术研发的海归们纷纷回国加盟自主品牌车企不同,孙晓东、付强等人转投吉利,则代表了营销、管理等领域高端管理人才向自主品牌“回流”的新趋势。

    由研发到管理

    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曾对媒体坦言:对吉利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大的挑战还是人才,有了人才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没有人才,有再多的资金也没有用。资金根本不是企业发展的瓶颈,因为现在有资本市场,资金也变得全球化,所以根本来讲还是人才和管理,还是企业发展的氛围,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的战略是否正确。

    一位接近吉利汽车的业内人士透露,李书福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四处挖人”,揽才的范围也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近期一些已经跳槽或有意跳槽的高级管理人才,都曾和李书福“私下约谈”过。

    而近几个月接连不断的人才加盟消息,表明李书福的“挖人”工作相当有成效。7月,吉利方面传出消息,原上海通用泛亚设计总监马征鲲,正式加盟吉利任集团设计总监,与吉利集团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一起,负责提升吉利自主品牌业务的造型设计能力。而彼得·霍布里此前是沃尔沃英国设计总监,去年11月被李书福成功挖角到吉利。

    随后,原供职于上海通用后转投华泰的侯海靖也已加盟吉利,担任吉利成都基地生产负责人,侯曾任上海通用总装车间生产经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整车厂厂长,在生产管理、零部件采购及物流成本方面有丰富经验。

    而作为吉利集团“金字招牌”的沃尔沃项目,也继续发挥吸引力。9月17日,沃尔沃官方正式宣布,付强正式升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前他曾在一汽大众奥迪、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工作多年,今年5月加盟沃尔沃前曾任北京奔驰执行副总裁,分管市场与销售。时隔一天,沃尔沃中国又传出消息,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销售副总柳燕将出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副总裁。

    目前,惟一未获官方证实的是孙晓东加盟吉利的消息。不过,吉利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的回应耐人寻味:“孙晓东上个月已经来杭州到(吉利)集团内部进行过演讲和培训了,那是董事长和人事部门安排的,集团主要的中高层和核心员工都参加了。”

    而吉利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则表示,孙晓东在吉利进行的培训反响很不错:“主要是关于产品规划和市场策略,讲得非常到位,很多理念和方法极具启发性,大家都对他非常期待。”

    而据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孙晓东加盟吉利的消息很有可能会于近期公布,而他所担任的职位,也并非最初传闻的对吉利汽车旗下三大品牌进行梳理整合,而是进入吉利集团,作为吉利集团经管会成员,从战略与规划层面负责协调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之间的关系。

    而调整吉利集团经管会、加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之间的协同,背后是李书福心目中的“大吉利”梦想。今年以来吉利调整生产基地布局、对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子品牌进行整合、重新强调吉利汽车的品牌,都是服务于“大吉利”的梦想。

    在吉利李书福广纳四方贤才的同时,其他自主品牌车企也在行动。同样处于变革与调整期、力图打造体系化管理体系的奇瑞,近期任命黄华琼任总经理助理,负责品牌战略与产品规划。奇瑞内部人士曾透露,选择黄华琼的重要原因就是看重其之前在上汽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的任职经历。“从品牌运作与产品规划方面看,上汽自主品牌是业内公认做得最好、最规范的。”

    而今年新获批的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项目,也成为汽车企业高端人才关注的一个新焦点。近一段时期以来,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在知名人才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人才交流的论坛中讨论的热点。

    福田汽车今年也将王朝云、贾亚权两名自主品牌车企的营销干将招致麾下,王朝云曾任江淮汽车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贾亚权曾任长城汽车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二人都在各自公司负责销售多年且实现企业稳健发展,原本以商用车为主业的福田汽车网络二人,目的就是想在乘用车领域有所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车企这一轮挖角行动,主要目标是营销、战略规划方面的管理人才,这和前几年海归归国潮时自主品牌车企主要挖角技术研发人才有所不同。“经过前些年的积累,吉利、奇瑞们在技术研发上的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与合资企业的差距明显缩小,但在产品规划、品牌打造等更加软性的管理上,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车市不好的时候这方面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这一轮挖人都注重弥补规划、品牌等软实力。”上述接近吉利汽车的业内人士表示。

    此消彼长

    是什么原因,使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如今成为孙晓东等高端管理人才的第一选择?时间倒回两年前,这些人跳槽时的选择往往还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2011年5月,孙晓东从上汽集团规划部部长的职位上离职,选择的下一站是PSA,任PSA集团亚洲运营部产品规划与市场战略总监,这也是PSA亚洲区的高管团队中首次出现本土高管,被视作本土人才成功跻身跨国公司在华核心管理层、管理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同样的,2010年11月从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职位上辞职的付强,选择北京奔驰作为事业发展的下一站。有着20多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营销经验丰富的他,被北汽集团与奔驰中国两方寄予厚望,希望能改变奔驰品牌国产车疲软的不利局面。

    至此,这两位高管还在汽车行业本土精英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按部就班地走着,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的职业轨迹应该是在待遇优渥的外企、合资企业中一直工作下去,顶多是再换几家公司的问题。

    但是被视作本土管理人才晋升范例的孙晓东,在PSA的工作并不顺利。PSA虽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并引进重量级本土高管,希望孙晓东能将其在上海通用营销体系的成功经验引入PSA在华的合资公司,但并未对中方高管充分授权。

    孙晓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重点主要放在跟合资企业沟通,对产品进行规划,使PSA的产品更适合中国的市场。但PSA内部人士透露,孙晓东的职位只是PSA亚洲区10多个部门负责人中的一个,与其他部门负责人是平级关系,能调动的资源有限。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一职与负责PSA进口产品销售的亚洲事务部商务部总监窦赛尔平级,孙提出的进口车引入计划可以被窦赛尔否决;而PSA与合资公司神龙公司多年来沟通不畅,神龙也有自己的产品研究中心,也可以根据市场提出自己需求,孙晓东提出的国产车引入计划也可以被合资公司否定。导致实际工作中孙晓东在PSA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而当初信心满满要卖好奔驰国产车,改变奔驰经销商重进口轻国产局面的付强,上任后遇到奔驰进口车与国产车营销体系整合,北汽、奔驰中国与奔驰中国最大经销商利星行之间在营销体系整合中的博弈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人事关系,让有着“营销奇才”的付强难以施展拳脚。

    LMC Automotive(原J.D Power)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微博)认为,虽然近年不少跨国公司都提拔本土人才担任高管,但多是公关、政府关系等相对边缘的部门,在战略、财务、人事等核心业务管理权上,中方管理人员很少能涉足,这就意味着在企业战略制定、重大业务上中方管理人员的话语权有限。“在重要战略制定上,中方管理人员也只是提建议的层面,很少能独当一面拥有决策权,职业天花板依然存在。”

    今年中国车市整体下滑,使得这些原本被寄予很高期望的中方高管面临更大压力。这些之前在较低岗位上独当一面、游刃有余的本土管理精英们发现,他们在获得职位升迁、压力变大的同时,能够施展的空间却越来越有限。对于孙晓东、付强等已经在外企、合资企业中获得较高职位的本土管理人才而言,职位再向上发展的机会已经不多。跳出原本熟悉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工作圈子,寻找另外的可能性也成为这些人在职业“换挡”期的一种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一直对高端人才求之若渴的自主品牌车企,也非常积极地进行人才挖角。

    上述接近吉利汽车的业内人士介绍,其实近期加盟吉利的高端人才,有些以前就和吉利有过接触,“汽车圈主流的企业就这么几家,本土精英人才的圈子也不大”。

    在这位人士看来,这些人才之所以之前接触吉利后放弃,主要是时机不合适。收购沃尔沃给吉利带来很大的变化,除了沃尔沃项目自身需要大量高端管理人才,吉利汽车自身也在不断调整提升。

    同样,凭借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奇瑞也将成为今后本土高端人才的吸纳地。

    对于处于战略调整期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除了打造高端项目的需要,车市低迷期自身品牌、管理软肋的凸显,也成为其加大挖角力度的动力。今年喊出回归原点、打造体系化竞争力的奇瑞汽车,近期人才调整、挖角的重点就是能为奇瑞带来规范管理流程、品牌运作经验的人才。

    对于那些有着多年跨国公司从业经验的本土高管人才而言,跳槽到本土企业,原有的职业履历能够使他们获得在原有工作圈子中难以获得的核心管理职位,由战略执行者升级为战略制定者。

    这对于心中有“中国车”情结的车企高管来说,无疑具有莫大的诱惑。新近加盟奇瑞的黄华琼就表示:“自主品牌能让我们有更多施展天地,发挥更好的作用。”

    这些本土高端管理人才,最终选择离开多年熟悉的外企工作氛围、转投发展磕磕绊绊的自主品牌车企,具体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最终却指向同样的时代背景因素。

    《华尔街日报》去年5月的一篇《人才流向中国本土公司,外企招聘愈加困难》报道显示:越来越多的外企在中国招聘本地人才遇到困难,进入外企已不再是国内中高端人才唯一的选择。这篇文章采访了数家在华外企和一些猎头咨询顾问,这些被采访对象一致认为,许多优秀的国内企业成为外企招聘时的有力竞争对手。

    实际上,在同时握有合资与自主两种资源的车企大集团,合资人才“反哺”自主的趋势早已开始。上汽集团在打造自主品牌时,上汽乘用车公司的骨干大多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两家合资企业中抽调。而上汽自主品牌之所以被业内人士认为产品规划与品牌运作上比较成功,合资企业人才带来的经验功不可没。孙晓东、黄华琼两位原本上海通用的员工,离开上汽前都效力于上汽的自主品牌部门。东风、一汽、广汽、北汽等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中,也不乏从合资车企抽调来的骨干。

    如今,这种合资反哺自主的人才流动,由之前大集团内部的人才流动,变为市场意味更浓的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向自由选择。

关键词:沃尔沃   责任编辑: 叶林

分享到: